每個人出生後都會面臨疾病,當飽受病痛折磨時,最期盼遇到一位有愛心、醫術高超的仁醫。每一位醫生的養成,來自許多人的成就,以身示教的「無語良師」,雖然不開口說話,影響卻最深遠。

靜思精舍德劭師父在志工早會回溯「無語良師」的歷史。

慈濟醫學院 1994 年創校,隔年開始呼籲慈濟人「大體捐贈」-- 身體健康時,以信、願、行付出;當生命結束時,將身體奉獻給醫學教育。

罹患乳癌末期的林蕙敏女士,主動致電給當時校長李明亮,表達日後捐贈大體給慈濟醫學院的意願,提供解剖教學,並在 1995 年 2 月 4 日主動捐贈遺體。

1996 年 9 月 17 日第一屆大體老師啟用儀式,有 15 位大體老師,供醫學院三年級學生從事解剖課程,將課本的知識化為具體,讓醫學生對人體結構,有實際而深層的認識。並成立「大捨堂」 紀念大體老師。

德劭師父說:「慈大醫學系三年級醫學生,在解剖課程開始前的暑假期間,會分組前往無語良師家中,與家屬進行訪問,認識老師的生平行誼、往生病症及捐贈原因,親身感受家屬的疼惜不捨。正式上解剖課之前,醫學生默禱感恩無語良師,課程結束在老師火化前,也親自清掃火葬場,恭送無語良師最後一程。」

2002 年慈濟進一步推動「人體多元化捐贈」,開展台灣首創的臨床模擬手術教學,開辦醫學院實習醫學生「臨床解剖學」課程,模擬各種臨床手術過程,讓學生在步出校園前,就具有實際操刀的機會。

慈濟推動遺體捐贈 13 年後,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正式啟用,是全球唯一將全人遺體施作模擬手術納入正規醫學教育。

2010 年起,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泌尿科、骨科、整形外科、婦產科、神經外科、牙科等,與各科醫學會每年在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舉辦一至二次的進階模擬手術研習。

德劭師父非常感恩,近幾年有因緣,能參與慈大醫三解剖課程及模擬手術課程、無語良師的啟用及彩排、入殮送靈、火化、植葬與入龕。

「之前都是看新聞報導,送靈畫面很莊嚴,直到 2011 年第一次參與執法器,對整個流程才比較熟悉。當天的啟用儀式,常住師父進入追思堂後,師父們帶領家屬、醫師、醫學生們進入解剖教室;課程結束後,會再回到追思堂,直到整場儀式結束。送靈儀式前一天晚上,常住師父也會去大學參加彩排儀式。」

從 1995 年慈濟大學開始推動大體捐贈,推廣「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打開社會大眾對遺體捐贈的認識,目前已經有 947 位捐贈者,共 3 萬 9722 人填寫志願捐贈書。

德劭師父分享今年兩位大體老師的小故事。

「陳尚鑫老師是桃園早期遺體捐贈關懷小組志工,當時大家對捐贈大體的意願低,陳老師除了要宣傳,更協助處理各種狀況,很多舊公寓沒有電梯,常幫忙把大體背到樓下,讓救護車順利將大體送回花蓮。」

「劉邦賢老師的生活圈,幾乎沒有慈濟志工,罹癌治療期間跟子女提起,往生後要捐出大體,兒子劉謹華說,透過北部醫院社工詢問大體捐贈事宜,得到的答案是父親癌症無法捐贈,後來輾轉與慈大聯繫,在父親往生前緊急完成驗血等程序。他常常想父親到底要留給他們什麼?得到的答案是『心存善念,願望就會實現。』全家人從啟用典禮後,感受到慈濟的愛,也感謝醫學生們和醫師們完成父親最後一個願望。」

證嚴上人慈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是短或是長,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價值觀是在於深與廣。人身難得,佛陀這麼說,但是我們今已得,得來的身體生命,我們應該要善待它,更要善用它,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以要成佛是在人間,在人間要行菩薩道。」

 

(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191212

記錄:吳碧華
整理:慈泠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