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佛的爸媽們
什麼叫有模有樣?爸媽是模,孩子就成樣!
1989 年,慈濟護專成立,為了照顧好才十幾二十歲不到就離家住校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品德,上人初次提到,「希望成立一個組織,輔導好他們人性、道德、教育,年紀大一點叫媽媽,年輕還沒結婚的叫姊姊」,於是遴選德智兼備的志工成立懿德母姊會,1995 年,開辦醫學院沿用這個制度,1999 年護專改制為技術學院,懿德母姊會也改名為慈誠懿德會(簡稱慈懿會)。
證嚴上人殷殷叮嚀:「父母親給你生命,懿德母親給你慧命。」
不管是護專學生或醫學院的準醫師們,除了功課好,未來要有專業醫學知識和技術,還得有最基本的尊重生命的胸懷,精舍常住師父德淵法師說:「慈誠爸及懿德媽是學生慧命的啟蒙,如何扮演好輔導的角色,唯有拋開得失,以清淨無染的心對待孩子,進一步啟發良知良能,培育寬厚的人格。」
每十名學生就有一個慈誠爸爸及兩位懿德媽媽,陪伴他們成長,「學生是未來佛,慈誠懿德是未來佛的父母親,以慈濟精神為重,所以懿德慈誠首重品德。」這就是上人 1995 年慎選「爸媽」的原則,「爸媽是模,模不雕刻好,無法印出好的型,為了不誤人子弟,更不能斷了慈濟慧命,爸媽更要以身作則,為人模範。」
重新翻閱慈懿會歷史,德淵法師還查到上人這一段開示,「慈誠懿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引導他們走上人生正軌,所以落實生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平日就要自我約束,端正自我形象,展露自身美好的氣質,無形中會深入孩子心中而受到影響。」
亦父亦母卻也亦師亦友,這種多重身分還真不好做,德淵師父想到,普門品中有這麼一句,「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應與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是否和上人形塑的懿德爸媽很相契呢?
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明年一月就要開學了,也想複製懿德爸媽的模式,因此一群教育志工暑假特地來台灣取經,證嚴上人表示,可以沿用慈懿會的名稱,但最重要的是建立法脈宗門的精神。
但是吉隆坡國際學校以英文教學為主,德淵師父說,很難在現有的當地慈濟人中找到適合的師資,如果聘用英文教學資優的老師,就得之後再灌輸他們慈濟人文精神,「這是海外第一個成立慈誠懿德會,所以上人說,不要放著五十多年建立起來的人文精神不用,再怎樣都是師父多年來所經營的善與愛的基礎。」
2019 年 11 月 19 日,台灣慈中慈懿會 19 人在馬來西亞雪隆,協助海外第一個慈懿會正式成立,200 人齊聚吉隆坡靜思堂,共同見證歷史的一刻。
圖:左起李玉清師姊、張瑞詩師姊、黃鏡維師兄、黃菁梨師姊。
圖:洪若岑師姊。
面對馬來西亞第一批慈懿會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要付出加倍的心力和時間,請問大家可以嗎?」教聯會李玉清老師台上一呼,台下百諾,「可以。」她高興的說,太有希望了。
做懿德媽媽三十年的洪若岑感性分享,「我頭髮白了,體力不及年輕時,但心意還在。」她說,有一位懿德媽媽病了,孩子拿著她的照片跪在佛前祈禱,祝媽媽早日康復。講到這段,洪若岑為孩子心底種下愛的因,給病中的懿德媽送暖而哽咽。
台灣的懿德爸媽怎麼傳授「爸媽經」?從整理書包、書桌,食的禮儀,梳頭髮打領帶,都教,甚至細心到,在幫女生梳辮子時,先問她髮線分哪邊,不能擅自幫她分左右,這就是尊重,「一位師兄分享,一個學生說他從只會綁鞋帶的孩子,變成可以打領帶的男人。這些都是模,所謂的模範。」
也有爸媽說,自己的孩子已長大成人,過去沒機會教自己的孩子人文禮儀,希望現在把別人的孩子教好。
(德淵師父 志工早會開示)
20191123
記錄:林淑懷
整理:福意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
- 喜歡5
- 難過2
- 懂了10
- 感動169
- 感恩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