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德昕師父在精舍迴廊上遇到一個長相清秀的年輕人,有些悶悶的,就關懷的問他:「你第一次到精舍來嗎?」「不,我昨天已經來過了。我從基隆走路到這裡,借住普明寺。」那麼第二天又來,是為何而來?溫言軟語的,德昕師父想跟他多聊聊。

原來年輕人 31 歲,是家裡的獨子,畢業後順理成章接下家族事業,但是和上一代的經營方式不同,爸媽很穩重,年輕人很衝,讓媽媽都有躁鬱症了,孩子跟老爸說,寧可放棄家族事業,自己到外頭闖,但是在來精舍之前已經換了六個工作!

他徒步來花蓮,一路上,發現金錢非常重要!而且還說了這麼一句:「地獄是很多善念累積的結果。」當下讓德昕師父很震驚,怎麼有這樣偏激的想法?年輕人還說:「你敢確定你們都有幫助到人嗎?你敢保證你們幫助的人不會去做傷害別人的事嗎?」

年輕人似是而非和對人不信任的態度及想法,的確不是精舍師父能理解的,當下德昕師父反問:「你相信生命是獨一無二的嗎?」「我相信!」「那些貓狗不也都是生命?」年輕人點頭,「但是所有動物都有極限,牠們絕對不可能去製造傷害,也不可能破壞地球。」

為什麼現代人對人生如此迷惘?對是非這麼模糊無知?

師父分享台灣股票狂飆年代,有一個很會炒作股票的人,人稱鬼見愁(陳德深)。當年他個人財產就有一百多億,可是他不敢娶妻,說會吃了他的米,生病不敢看醫生,說浪費,甚至還跟兄弟姊妹打官司,與家人感情破裂。有一天他覺得身體不適,想去買藥,結果連穿衣服的時間都來不及,就過世了。算算遺產稅 60 億,還剩下四十多億,給家人平分,但每個人都想多要一點,結果官司一打 24 年。

好可惜!德昕師父說,如果當年他遇到善知識,願意布施一百億可以救多少人啊?「他到底有沒有福報?有人搖頭,但我覺得他福報透天。真的,他有福報,沒有福份,因為他什麼都沒帶走,多可惜。」

還有一個骨髓捐贈者,在精舍接受了上人祝福後,回頭問精舍師父,「師父,你為什麼要出家啊!你們難道不需要經濟嗎?」出家和「經濟」之間有什麼關聯?德昕師父反問:「請問時間是不是經濟?」嗯了一聲,古人曾說寸金難買寸光陰,「請問你用多少時間抽骨髓?」四小時,「你媽媽生你的過程用了多少時間?」他說他沒問,不過聽說他很難生,「你看,你媽媽把你生出來不只四小時,何況還把你養這麼大!而你只用四小時,還不必懷胎十個月,就幫助一個生命,以後如果有因緣,他見到你,絕對跟你說感恩。你覺得這樣子有沒有價值呢?」

慈濟當年以五毛錢起家,跨越時空來到現在,看看辛巴威紙鈔面額 100 兆,可是只能買五個麵包,連兩條香蕉都買不起。德昕師父點醒大家:價格永遠是浮動的,你要的是價格還是價值?端看個人智慧抉擇了。

(德昕師父 志工早會開示)

20191121
記錄:吳碧華
整理:福意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