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伊始,慈濟醫院沒名氣,大家聽說醫師都是從外地來支援,可能會不用心…… 。」靜思精舍德清師父說,當時這些耳語不斷在地方散布。

花蓮慈濟醫院籌建歷程百轉千折,杜詩綿院長、曾文賓院長、楊思標教授等人,陪著證嚴上人將醫院建設起來,啟業後依舊投入醫療志業,那些年,還有許多共同撐住慈濟醫院的年輕醫師。

「台大外科陳楷模主任,多次造訪靜思精舍,被上人的建院精神感動,又遵從母親遺訓,全力協助慈院覓才。」

陳楷模主任當時問了幾個剛受訓完的住院醫師,「有誰願意去慈濟醫院?」陳英和回答:「我願意去。」

德清師父補充,陳英和是第一個來慈院的醫師,過沒多久,就碰到 14 歲少年林傳欽,在修車廠工作時,意外被大理石壓傷,下半身幾乎粉碎,從肚子以下一直截肢,慈院醫療團隊奮力搶救,終於救了回來。

「當時來的幾位醫師,還包括蔡伯文、郭漢崇等好幾位醫師。為什麼相約而來?都是為了幫上人而來!他們剛受完住院醫師訓練,才要升主治醫師,就願意來花蓮,除了是跟上人的緣,還有就是被上人的慈悲德行感召。」

「郭漢崇當時率先表態,醫師既然這麼難找,好,那我發願,我要跟上人簽約到 107 年。」有志一同的醫師們相偕而來,慈濟醫院啟業3年後,醫師群陣容堅強,如同剛剛升起的旭揚,爆發力強大。

當年劃下慈濟醫院第一刀的是蔡瑞章。慈院啟業第 4 天,16 歲少女徐淑千因車禍昏迷被送到急診室,那時醫院還來不及安裝電腦斷層掃描儀,神經外科蔡瑞章醫師憑經驗判斷是右腦出血,果然一刀劃下,清除瘀血,狀況馬上解除。

這是東部首例由專科醫師主持的開腦手術,蔡瑞章的精湛技術,使剛啟業的慈濟醫院贏得「開腦醫院」的美名。

慈院在東台灣不斷創造醫療奇蹟!「1992 年台大外科部教授廖廣義,不幸在清水斷崖被落石擊傷,情況危急。蔡伯文帶著幾位強棒醫師搶救 10 小時,輸血 1 萬 4000 CC,才把廖教授救回來,見證了年輕醫師的厲害。」

「還有,一位體重 770 公克的早產兒,被送來急救時,全身冰冷發黑、皮膚透明、血管清楚可見,腦、肺、肝和消化器官功能未成熟,必須安置在保溫箱,醫護全天照顧。細心呵護 4 個半月,體重增加到 2700 公克,健康出院了。」德清師父形容,慈濟醫院就是一間愛的醫院。

好醫師雖多,但也有人是抱著支援的心情而來,做做就走了,沒有把心放在病人身上。 上人覺得這樣不行, 一定要成立醫學院,自己培養良醫,當時聘請很多有心的教授,第一任院長是李明亮。雖然過程辛苦,結果卻是甜美,良醫都培養起來了。

德清師父還透露,第一手慈濟醫療史 《上人與我 那些年 我們在慈濟的日子》也即將問世,慈濟醫療志業副執行長郭漢崇親自提筆記錄。書中「最美的慈濟醫療人文」單元,將介紹 12 位醫師,郭副執行長已向上人報告了其中 8 位醫療典範人物。

簡守信院長,1988 年選擇從台北到後山花蓮慈濟醫院服務,而後更走進世界不同的苦難角落。

李仁智主任,一生投入肺結核防治,目前還兼任感染症醫療網東部指揮官。

梁忠詔主任,投入遲緩兒早期療育,後來更致力整合醫療專業,在花蓮慈院設立兒童發展復健中心。

曹汶龍主任,是一位從神經內科走入失智症領域的醫師,他從花蓮調到大林的時候,發現老人失智問題嚴重,想要去研究。其實做失智,是非常的辛苦的,因為看不到回饋,但是他覺得是一分使命。

王英偉醫師,曾擔任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心蓮病房主任,現被借調擔任國健署署長,對病患也非常好,曾有一位快往生的病患,提出一個要求:「希望能夠回家一趟。」王英偉親自開車送他回去。

劉安邦醫師,看到小腦症患者過得很辛苦,但是自己種菜,努力生活。劉安邦佩服這股奮鬥不懈的精神,不但全家去幫忙種菜,還主動幫他上網賣菜,也是一段很美的醫病情。

陳瑞霞醫師,守護花東嬰幼兒超過 30 年。

王志鴻副院長,疼惜年長病患,將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那樣的親。組成的救心團隊,搶救許多急性心肌梗塞病患。

郭漢崇教授,發願作脊髓捐傷患者一輩子靠山。曾經他在巡房時,有位住院治療的阿嬤想要起身謝謝他,久病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兩顆糞便從褲管掉出來,郭漢崇立刻彎下身,將糞便撿起來,還一邊勸慰:「一點都不臭,沒關係,不要緊,表示妳有進步了。」阿嬤原本尷尬的眼角泛出淚光。

德清師父說,這非常人所能做的,但是他做得很自然,慈悲展露無遺,所以 上人委以重任,讓他接下醫療志業副執行長,他的心中也擘劃許多藍圖。

「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德清師父用清代詩人龔自珍的詩,讚歎郭漢崇是一位,俠骨柔情的好醫師。

 

(德清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191009

記錄:李如玉
整理:慈泠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