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921 地震造成 870 所學校校舍受損,民間團體發起「認養災區中小學重建計畫」,慈濟基金會毅然承擔援建 51 所中小學校園。

「蓋學校是教育部的事情,慈濟為什麼要承擔那麼多?」靜思精舍德宇師父在志工早會強調,社會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真的不能等,勸募款項專款專用,經費從零開始。

證嚴上人當時憂心開示:「國家社會的希望在教育,而學校是孕育未來主人翁之所在,一旦教育根基傾倒,會造成學生學習空白、教育的斷層,將來對社會穩定會有潛在危機。重建災區傾毀學校的這項『希望工程』,是我們人生的希望,是我們社會下一代的希望。」

教育不能斷層,不能讓孩子在惡劣環境中讀書,是不是所有學校的設計規畫,都用同樣的方式去蓋,這樣設計也比較簡單,房子很快就能蓋好?

德宇師父回憶那一年,認養這麼多間學校的時候,上人心裡也很著急,但是仍堅持每一所學校,要融入在地人文,把學校的地方特色都蓋出來,發生災難時還要做為避難場所;至於建築採用鋼骨鋼筋混凝土(SRC)工法,工程變得比較繁瑣和困難,但是上人堅持這樣做,而且還要充分綠化,裝置中水回收系統,重視採光跟通風。

「建築要耐震、綠化、環保,還要能延續校風。SRC 工法是災後對過往不良建築文化和不可預測自然力的回應,也出自守護下一代生命安全的初心,這樣的設計替未來台灣學校建築留下範本。」

  

德宇師父還補充,經過一連串工程會議,援建工作有了新里程碑,2000 年 4 月 8 日舉行希望工程點燈儀式,當時援建經費仍短少 20 幾億,這個點燈儀式,一來希望點燃災區孩子的心燈,另外也有附帶的募款作用,希望大家捐輸愛心。

「兩天後,豐原市豐東國中進行動土典禮,是希望工程最早動工的學校;台中縣新社鄉新社國小也率先在隔年 1 月 17 日完成重建,不到一年就完成了。」

德宇師父說,學校蓋好之後,孩子們很歡喜這樣的空間,還要求要脫鞋子上課;每天跪在地上擦地板,還會比較誰擦得比較亮,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的環境。

新校舍蓋好後,很多學生也主動要求校長,「放學後,可不可以晚一點回家?我們學校好漂亮!」學校處處充滿書香氣,變成孩子流連往返的地方。

德宇師父進一步說,希望工程學校外觀特色─斜屋頂、洗石子外牆、連鎖磚、雲田瓦 ,那時引起很多意見,有人覺得灰色建築,會讓孩子沒有生氣,後來發現真的沒有這一層顧慮,孩子們一樣活潑、好動,反而是這樣的建築,有一種安定、沉靜的感覺,以無聲說法方式,讓學生沉澱身心開啟智慧。

「慈濟不僅重建學校,更希望重建教育理念。」證嚴上人非常堅持,慈濟援建的學校,要有不變的精神理念,要能夠教育、授教、傳道,從小給孩子一個方向,把品性、人格鞏固起來,將來長大了,方向才不會偏差,是心靈的教育。

學校乘載了孩子的夢想,慈濟種下愛的種子,孩子們延續善與愛,為社會盡一分力量,幫助需要的人。

「希望工程」是匯集全球無限愛心,投入百億經費,動員十萬餘人次志工,投入的校園重建工作。證嚴上人殷殷叮嚀慈濟人,雙腳踏在這一片土地上,要回饋這一片土地,最好的回饋就是淨化人心,啟發人人的愛心,帶動一起行善助人。

 

(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190927

記錄:吳碧華
整理:慈泠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