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年痲瘋病問題嚴重,當時大家對痲瘋病不了解,認為此病無藥可治,而且是高傳染性的瘟疫,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日本政府 1930 年興建樂生療養院,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

靜思精舍德淨師父在志工早會分享時說,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換發身分證,樂生病友因面容腐爛無法辨認,身分證上沒法貼照片,因此無法發身分證給他們。

「雖然面容是這樣,我們還是人啊!」樂生痲瘋病友爭取了半年,後來才同意發給身分證,還說自己做了半年「不是人的人」。

他們是人,卻因為面容長相,得不到社會大眾支持,「放棄自己、早日解脫」是當時樂生院友的普遍想法,1978 年 9 月,是院友們人生的轉捩點。

院友金義楨當時向社會發出一份告急呼籲:「癩病患者因長期住院,與家庭已失去了人際關係,生活孤苦無依,院方能力只限於癩病的療養,至於老、弱、病、殘、癱瘓病人的照顧,似乎還未考慮到。……請求教界仁者,社會善士,慷慨輸將,使我們這裡的老病友,能生有安養。」

證嚴上人獲得訊息,和慈濟志工走進樂生療養院,看見重症病患缺乏照顧,燃起一股不捨之心,上人允諾將「朝陽舍」變成癱瘓病房,每月補助一萬五千元看護費,也提供加菜金。

  

「哇!遇見大財團了,這麼大方,有求必應啊!」朝陽舍從此開始接受慈濟的救助。

1982 年樂生院友得知慈濟善款,是會員點滴捐款累積而來後,主動提出請慈濟停止濟助,而且加入會員,捐款給慈濟,不只如此,隔年 7 月還發起三年護持建造慈濟醫院計畫,每人每月從 1250 元的生活費中,撥出 100 元幫忙蓋醫院。

德淨師父補充:「他們的錢財有限,而且都是棺材本,往生後要用來處理自己的後事,因為慈濟的關係,良善清淨的本質都被啟發出來了;朝陽舍蓮友宋金緣老菩薩,還發起一人一萬元『賣心蓮』運動,短短時間內,募集了一百多萬元,捐給慈濟建院。」

德淨師父進一步說,1989 年宋金緣因兄長往生而繼承遺產,她以兄長名義,捐出 200 萬元,作為慈濟醫學院建設基金,另外 30 萬元作為慈濟護專開學典禮暨醫院三周年慶的午齋費用。

這些故事被完整記錄並發表在慈濟月刊,慈濟志工陳美羿也帶領筆耕志工合著《一個超越天堂的淨土》,幫樂生老人們留下歷史。

德淨師父讚歎:「他們加入慈濟以後,活出了自信,也活出了尊嚴,開始對自己的生命有信心,肯定自己的生命價值。身病心不病,付出過程中,心靈不再被囚禁,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人生道路真正離苦得樂。

最重要是,他們體會到佛法的真實義,像林葉老菩薩,後來也常常到全球巡迴演講。她曾分享,以前念佛拜佛,都只在應付阿彌陀佛,根本沒有實際去落實,只想要怎麼早日解脫。慈濟的踐行理念,是他們從『人間地獄』躍升為『超越天堂』的最大因素。」

「上人 1978 年去樂生療養院時,師兄姊們唯恐避之不及,可是看到上人親切的問候病友,有人問:『上人,您不害怕?萬一病傳染到您身上怎麼辦?』上人說:『如果沒有種那個因,是不會得那種病。』」

可是日後大家去陪伴跟關懷,怕不怕?陳美羿寫道:「第一次去樂生療養院,同行的師姊回家第一件事,洗頭髮、洗澡、洗衣服,趕快把身體消毒一下,就算已經有很多師兄姊不斷跟他們互動,心裡的障礙還是無法跨出。但是在不斷真誠陪伴付出,慢慢破除了社會大眾的誤解。」

德淨師父強調,在慈濟史上,樂生療養院這一群菩薩們,締造非常多歷史足跡,很多不可思議的事相,在這裡都可以看得到。

「活著」,對痲瘋病人而言,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但是他們轉變了心念,命運就轉變,最後活得比任何人都有意義。

《無量義經》教義:「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不畏艱難和挑戰,從根本解決問題,用生命走入生命,最終皆能成為人間菩薩。

 

(德淨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190920

記錄:吳碧華
整理:慈泠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