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現在最掛心的事是「法脈宗門」傳承,靜思精舍德(耒曼)師父在志工早會也說,這就是上人一直叮嚀大家莫忘當年,要舊法新知,人人回歸初發心,莫忘慈濟的緣起與初衷。

上人說,「當初成立慈濟的那一念,就是愛,只要看到世間苦難人,有因緣得救,慈濟人伸出援手,我就很安心。當初蓋醫院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片愛心,這一分愛是純真的,也是靜思法脈的精神,慈濟宗門的四大志業也是源自於此。」

德(耒曼)師父強調,四大志業都源自於愛;愛心是種子,法脈是樹根,宗門就是樹幹,慈濟人有如樹葉,一棵樹的樹根有多長,樹幹就有多高;台語有句話說:「樹頭若在,毋驚樹尾做風颱」,所以樹根要好好扎穩。

德(耒曼)師父又解釋,行動是宗門,綱領是法脈,有綱領無行動,就會有心無力,有行動無綱領,方向會不準確。所以除了有法脈,也要有宗門,兩者就像佛陀兩足尊,需要並行的。

今年各地浴佛,靜思弟子虔誠祈求證嚴上人法體安康。上人說,「我很感恩,但還是期待弟子的慧命能夠增長,哪怕師父再健康,如果看到弟子的慧命沒有成長,就是代表我在人間沒有用處;如果大家不接受法,沒有吸收法的話,我覺得自己沒有被需要到。

我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面對生死也很灑脫,不過很謹慎把握每一分秒,把事情做好,即使身體狀況不佳,也是努力復健。有力氣,就出來跟大家說話,把法脈宗門的事務交代清楚。」

德(耒曼)師父說,這是上人現在最心急的事。「上星期,上人法體違和,沒有辦法出來開示,可是上人沒有空過分秒, 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鞏固法脈宗門。除非人人增長了信根,否則上人沒有辦法不憂慮。想要慧命成長,就要靠自己法入心,然後身體力行;世間苦難眾生偏多,被需要的人生才是幸福,所以要把握因緣多造福,見到人就要說慈濟,分享自己做慈濟的轉變跟感動!」

今年 4 月「彰雲嘉區慈誠精進研習營」圓緣,上人萬般叮嚀,希望大家延續紀律與傳承法脈,「『靜思』是師父的慧命。靜思法脈還在人間,就是『我』還在。」

證嚴上人在 6 月 17 日海外四合一精神研習會圓緣開示,「要把握人生正確的方向,要知福、惜福,造福人間,在人與人之間注入愛,以愛應對,將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髓佛法落實在人間。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方向有一個共同的愛,世間唯有愛,才能祥和,和平相處,這個方向正確了,才能幫助人間。」

「慈濟是一個宗門,慈濟宗門人間路,這個人間路是從佛陀的思想,把佛法成為人生要可以做出來,不是光聽經、聽法;法聽了,是要入我們的生命裡,能面對著人間,可以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間無爭,讓我們的心永遠都是處在很平常、如常的生活中,這就是佛法在人間。」

證嚴上人說明「慈濟宗門」是讓人人能夠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中,傳揚在人間,也進一步闡釋「靜思法脈」。

「佛法要在人間,也要有他的脈動。靜思法脈就是把佛法的精神,把它集中起來,很深的法變成了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一個調和劑,讓人與人彼此相處得平安快樂;這就是佛法需要在人間,開始精神精緻化,這就是靜思法脈。」

德(耒曼)師父也舉例:在伊代氣旋肆虐東非莫三比克之前,蔡岱霖師姊用了6 年時間 ,帶出當地幾千顆本土種子志工,這樣的精神力量是很大的,雖然沒辦法改變他們的貧窮,但是改變他們的心貧。所以慈濟的「法」到了那裡,安住人人的窮,把心安住了,這就是所謂「濟貧教富,教富濟貧」。

貧困的人心靈一旦提升,就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一次東非賑災,因為有莫三比克這麼多本土志工,才能成就發放因緣。

德(耒曼)師父也提到南非慈濟志工,克服物質貧乏,發願在非洲傳揚慈濟理念,現在已經有八個國家在見證這樣的生命價值。「粒粒黑珍珠,他們不必改宗教,可是卻吸收了慈濟的法,身體力行,行人間路,就算再艱苦也已經鋪出一條路。」

古代人千里求師、萬里求法,要聽一句法是如此困難,每一句話都影響著一生生命跟方向。

德(耒曼)師父說,科技進步,手指一點,Google 搜尋一下,就可以查到上人這幾天講的佛法名相,有人聽多厭倦了,就回去睡一下,有空的時候再回來聽,這是不尊師不重道,也沒有智慧。現在是末法時代,我們需要藏經閣,有朝一日 Google 消失的時候,實體的大藏經,還是能完好被保存下來。

人生苦難偏多,苦的不是欠缺有形物質,而是缺乏通達道理的智慧。證嚴上人教示,末法時代,當務之急就是要恢復人倫道德,人人自律,守戒不偏,讓正法存在人心,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耒曼)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190807

記錄:吳碧華
整理:慈泠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大愛閱讀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