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翻山越嶺兩小時後,阿嬤為什麼笑了?
證嚴上人說,「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余政展醫師和團隊翻山越嶺,親自到山區民眾家中為他們看診,這一趟偏鄉醫療關懷行,讓他有深刻感受。
有個泰雅族阿嬤,胃癌幾近晚期,幸運的是,經過藥物治療和手術後,癌細胞逐漸消失不見,現在可說是痊癒了。不過,因為年紀大,身體虛弱,臥床時間一久,肌肉漸漸萎縮了,下床時,兩隻腳一直發抖,不只肌力不夠,傷口癒合也稍差。
回診時,阿嬤突然開始啜泣地說道,體力不行了,腳都沒有力氣。一問之下,才曉得原來她在生病前,常常在部落到處串門子,生活得很快樂,可是現在人都走不出去,覺得很難過。
「當看到她這麼難過、傷心時,就覺得我們真的要實地走一遭看一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上忙的地方」余政展說。
從醫院出發到部落,山路越往上開,路旁的雜草越來越長,越覺得走錯路,又倒車回頭,車程快兩小時,過程十分波折,後來聯絡阿嬤的兒子,才找到她的家。
一開始先請她試走幾步路,確實腳步遲緩,隨時重心不穩會跌倒,團隊就請復健師親自指導,如何利用家中的環境,來加強腳的力量。
余政展說,團隊看到沙發剛好有個可以扶的地方,復健師告訴阿嬤,扶得穩就要持續訓練下盤肌肉力量,也教她單腳站、墊腳尖,訓練腳部肌肉。
她知道後開心地說:「原來可以這樣子做復健,我就可以天天在家練習,不用去復健科診所了!」此外,團隊帶了些高蛋白粉,營養師也教她怎麼沖泡,補充所需營養。
這一趟的出診,九人座車坐滿滿,包括醫師、營養師、復健師等等,來回花了三個多小時,只為了看一個病人。
不過,守護健康不計成本和代價,因為實際家訪看了照護的環境之後後,就可以量身打造合適的治療方案,病人對醫師有信任感,就會減少對疾病的焦慮。
「及時發現問題,更全面看到整個問題。」余政展指出,醫療團隊親自到病患家中,會讓病人感受到「原來醫生很關心我」,給病人更好的心理支持,他就會更加努力;再者,醫師也能知道,病人欠缺什麼,「就可以教他怎麼做,增加他對治療的信心,希望提升醫療結果,預防併發症產生」。
一週後阿嬤再回診,她笑瞇瞇開心地說,現在力氣進步很多。
余政展欣慰地說:「利用額外的時間做一個小小的付出,就是希望讓病人,他整個治療效果會更好,謝謝醫院給予支持,讓我們去做這樣有意義的事情!」
醫者仁心,每個醫師最大的盼望,無不都是透過良善的治療,看到病人能夠恢復健康,相信付出再多時間、體力,都是值得的!
撰文:廖哲民
記錄:王瑞琳、李念純
photo credit by Gettylmages
- 喜歡1
- 難過0
- 懂了0
- 感動28
- 感恩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