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到爆!」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恆嘉提醒大家,炎熱的時候不要久待室外,以免造成熱傷害,而且高溫對於心臟疾病也會有影響。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到今年6月因熱傷害、熱衰竭、熱痙攣的民眾,已經突破了七百人次,在七月初,1日至3日短短三天,也已有151人就醫。

熱,對於身體的不調,有它的可怕,一旦嚴重中暑,全身高溫可能導致器官衰竭,最嚴重會死亡。

「多一分警覺、少一分傷害」,張恆嘉指出,如果體溫已經異常地熱,而且是乾熱,沒有汗水、熱烘烘的、心跳加速嚴重、頭痛、頭暈、噁心,然後神智不清、抽筋、昏迷,都是很危急的狀況,要趕快進行散熱,甚至加速送醫。

  熱天別大意 心臟要小心

不過,高溫對心臟疾病影響更大,它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過度負荷。冬天時,身體要保溫,血管會收縮,可是夏天一到,血管擴張,血流到皮膚,讓熱散掉,心臟需要送出更多血液,心跳一加速,心臟負擔就增加了,「但這是不得已的,因為身體不散熱,馬上就有熱傷害」張恆嘉說。

透過擴張血管來排汗,排汗就會脫水,加上氣溫高,血壓會降低,但無論是水還是空氣,送出去都要有壓力,然而,當血液循環不足時,心臟要很用力收縮來維持,才能讓身體的器官得到氧氣跟養分,這時候,心臟負擔也就更大了。

另外,高溫出汗也會導致電解質不平衡,汗含有些鈉、鉀、鎂,流失了對肌肉跟心臟功能都會有影響。比如說,高溫曝曬下流汗、中暑,腳會抽筋,心臟若缺這些電解質,也會心律不整,造成心血管的負擔。所以,心臟疾病的患者處於高溫環境時,必須要更加謹慎。

張恆嘉也提到,佛陀很有智慧,古時候就發想了「結夏安居」的修行方式,出家人要暫時安住在固定住所內,繼續精進修行,持續三個月。其實,除了精進修行外,也是減少熱傷害,這不只是提昇自己,也讓自己更健康。

張恆嘉建議,心臟病患者也要「結夏安居」,要如何做呢?他說,在中午到下午三點,最熱的時候避免外出,尤其溫度,不是看外面幾度,而是要看體感溫度。再來如果外面沒有風,濕度到70%,汗毛不能揮發汗,汗没有排掉,也不能散熱。

而臺灣是海島氣候,濕度高,如果身上衣服是濕的,汗都排不掉,就不要在外面待太久,會得到熱傷害,張恆嘉說,儘量穿不吸熱且可排汗、排熱的衣服,另外,很重要的是要多喝水,才不會流失鉀、鎂、鈉這些電解質,還要多吃些新鮮蔬果,補充電解質。

張恆嘉也特別提醒,炎熱天氣下,要時常注意家中長者狀況,尤其高齡老人、有心臟疾病的,都要提高警覺,這類人的身體常常太虛弱,甚至沒有力氣求救,等到家人發現,都已經很嚴重。

而用藥方面,因為血壓在夏天比較不高,用藥也需要調整。如果有在服用利尿劑的病人,如果流汗過多,也要謹慎使用,否則會造成脫水。

總而言之,建議非必要不要出門,記得採行排汗排熱穿著以及多補充水分,以免熱傷害找上門!

整理:廖哲民
記錄:紀淑貞、吳明土
photo credit by Gettyl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