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旅行對許多學生來說,是人生的重要大事,很多人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在外過夜旅行,有種成年禮的儀式感。

但是也因此許多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會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楊緒隸副院長的門診,原因是 -「尿床」。

楊副院長是小兒泌尿專科醫師,「我有很多病人,除了小學一年級會來看之外,小學五年級的人來的最多。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要去參加畢業旅行,畢業旅行時很多秘密就藏不住了,特別是在晚上的秘密。」

這話怎麼說呢?楊副院長舉一位小病人的例子:「五年級的小彬,白天會尿失禁、晚上會尿床,所以晚上睡覺要包尿布,去學校也要包尿布。」為了讓這個祕密不要在畢業旅行時曝光,所以小彬在母親陪同下就醫。

對於小孩「尿床」這件事,很多人會有兩種錯誤觀念:「尿床」長大就會好、通常是心理因素造成。楊緒隸副院長強調,根據研究結果,「尿床」通常不是心理因素造成,多數是因為「夜間多尿症」或「膀胱容量變小」,所以只要找到原因就能治療。

另一個錯誤的認知是:「尿床」長大之後就好了。楊副院長強調,尿床不治療,有些孩子是不會好的。從研究中發現,全世界七歲左右的孩子,尿床比率大約7 - 10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有15 %的孩子會痊癒,到小學六年級以後,大概還有1 %的孩子會尿床。所以「尿床」不治療,不一定會自己好起來,特別是每天會尿床的、已經到小學六年級了還在尿床的,就要趕快去看醫生。

「尿床」對兒童的衝擊經常被低估,有的孩子因此在學校被霸淩嘲笑,會產生自卑的心態;家長也可能因為半夜已經叫孩子起床上廁所了,卻還會尿床,因此打罵孩子,影響家庭關係。所以「尿床」要積極治療。

看診前要做什麼準備呢?楊緒隸副院長叮嚀,請先做好「小便日記」。「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記錄,但也不容易做。要記什麼?你幾點幾分喝水,喝水的量多少;幾點幾分尿尿,小便的量多少。我指的不是 24 小時的總量,而是單次的量。」透過「小便日記」,醫師就可以據此判斷尿床的原因是水喝太多?還是尿尿太多? 

另外也會配合一些非侵入性檢查,例如做尿流速圖、膀胱餘尿,了解膀胱功能是否良好,95 %的孩子透過這兩項檢查,就可以找到尿床的原因、對症治療,不過「尿床」還有分單一症狀尿床、非單一症狀尿床。前者是只有晚上睡覺時會尿床,後者是白天還會有頻尿、尿失禁等情況,這就需要深入找出相關原因,再做最適當的治療。

總之,有尿床的孩子,要積極看醫生,很多孩子在小學一年級以後,透過治療就可以擺脫尿床陰影,擁有亁爽的人生。

20230530志工早會
撰文:崔菊芬
記錄:詹大為、張翎慧、陳春來
photo credit by Gettyl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