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五月,疫情持續攀峰,台北慈濟醫院面對暴增的確診個案,醫護團隊改採 PCR 分流方式並提供視訊看診,一條龍的服務,免去病患及家屬的恐慌,從視訊看診到線上通報、疫情評估、開立抗病毒藥物,一次看診全部到位,安家屬與病患的心。

台北慈院張恒嘉副院長說,今年五月初疫情嚴峻以來,雙北各大醫院每天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確診病患,大排長龍等候快篩。台北市某私立醫院急診門口,許多民眾在大雨滂沱中等候三、四個小時甚至六、七個小時,其中有母親帶著小嬰兒來排隊,也有坐在輪椅上的長者,等到最後趴著睡著了。醫院的工作人員也很辛苦,全身穿防護衣,外面再套上雨衣,站在雨中執行任務。

「如果確診了,按照政府當初規定就要做核酸檢測,但大量人潮湧入,醫療量能就會被擊垮。後續重症若滿床,真正需要的人,怎樣才能順利接受住院治療?要如何通報確診?如何後續治療?社會上瀰漫一股恐慌浪潮。」

張副院長進一步以自己的病患為例,「5 月 18 日下午四點多,一位 68 歲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腎臟發炎發燒,快篩陽性,家人惶恐的打電話到門診問我,這該怎麼辦?我說沒關係,我可以做視訊診療,視訊連接上以後,可以一次看診到位。」

也就是說,過去要排隊做核酸檢測,現在不用了。台北慈院設置的 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醫療資訊系統)電腦系統裡,可以一次看診全部到位。也就是,如果視訊診療確診,直接線上通報,通報後開始做疫情評估,評估完符合用抗病毒藥物,當下就可以開立抗病毒藥物,還有症狀治療藥。「雖然他們下午四點多的時候,非常緊張恐慌,可是到了晚間七點,已經拿到了藥物。」

「上個星期六(5 月 21 日)下午四點多,我看完疫病門診正要離開醫院,接到護理部主任電話,說在疫病門診服務的護理師也確診了,要我留意一下。」張副院長形容,當時並沒有感覺身體有症狀,但還是會有一點擔心。到了星期一看門診的時候,覺得喉嚨痛,怪怪的,還好是陰性的。

「證嚴上人、精舍師父都一直在關心醫護人員的辛苦和健康,提供淨斯本草飲和各種吃的、保護的、防護的裝備,讓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用心去照顧病人,彼此合和,展現祥和有溫度的人間。」張副院長獻上無限感恩!

2022/05/07
撰文:張麗雲
記錄:蔡旻靜
審稿:李玉如
美術:張家欽
攝影:梁榮為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