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分成三大類,第一類的豆類,醣類的含量特別多,所以它被分類為「全榖雜糧類」。第二類是蛋白質比較多的「豆蛋類」。另一類叫做「蔬菜類」。「我以前以為豆類只有一種,後來詳細研究以後,才發現豆類有三種。」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羅慶徽在志工早會分享「豆豆家族」。

台灣國健署「我的餐盤」,內容其實和全世界依據飲食建議所設計的餐盤都差不多。大家會發現說,豆類其實佔了其中的三個。一個就是醣類是全榖雜糧類,一個是蛋白質比較多的豆蛋類,一個是蔬菜類。所以如果我們要營養夠的話,不管吃不吃素,假使不吃豆類,不太會吃豆類的話,那是不可能營養均衡的,幾乎不可能。

曾經有一個人在我的診間跟我說,他因為容易排氣,所以他不吃豆類,但是他吃素吃了 20 年,身體非常健康。我就笑一笑,我沒有講什麼。他出去以後,學生問我:「老師,你在笑什麼?」我說:「在笑那個人在吹牛。」

豆類到底有多重要?《黃帝內經》講:「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用了「不良」這兩個字。所以我們的先人早就很清楚,豆類對我們營養的重要。

前面提到說醣類比較多的,市面上比較常見大概就是紅豆、綠豆、花豆、蠶豆…這些豆類。大家有沒有發現,還有最近比較紅的那個鷹嘴豆,它吃起來都會鬆鬆的,吃起來都會鬆鬆的。這些是醣份,這些不是蔬菜。所以說,長輩們如果這幾個吃多了,飯要吃少一點。

而所說的這些全穀雜糧類,包括紅豆、綠豆、花豆、蠶豆、鷹嘴豆、米豆、豌(青)豆仁及皇帝豆,秤重重量 20 克,就約等於 2 湯匙乾豆,或 1/4 碗飯,或 1/2 碗麵,大家要了解一下。就是說,其實吃 20 克乾豆,相當於你已經四分之一碗的飯。所以這些全穀類吃多了,飯就要吃少一點。它主要的成分是以醣類來表現。它在營養裡頭是被歸為全榖雜糧類,就是醣類。

那第二種豆類是什麼?就是毛豆、黃豆及黑豆這三個最有名,一個就是台灣之光,因為每年幫我們賺了不少外匯,毛豆。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什麼叫毛豆?其實毛豆以後會變成黃豆跟黑豆,它就是還沒長大的黃豆跟黑豆。我們開玩笑說,我們罵那個小孩子叫做毛小孩,就是還沒長大的豆類,它就是蛋白質。這個概念有點像什麼?有一種小小的魚叫吻仔魚,牠長大也會變成很多大的魚,不同大的魚一樣。這三個蛋白質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蛋白質能源。毛豆可以煮熟直接當零嘴吃。黃豆它也有很多養分,各種的植化素。那黑豆呢,它營養更好。

黃豆,它主要的成分就是蛋白質,事實上黃豆還有脂肪的成分。黑豆是鄉下人以前沒有什麼東西好進補,他們唯一能進補的就是拿黑豆來泡米酒,然後就這樣吃,我看很多人身體都很好。毛豆就可以直接當零嘴吃。

那第三種豆類是什麼?就是四季豆、長豆、荷蘭豆、豆芽菜。這些就是蔬菜類。那這些的重點在哪裡?這些的重點它除了足夠供應我們養分以外,它讓我們有飽足感,所以它纖維特別多。因此這是豆類的第三種。

再把豆類統整一下拿來比一比,其實這幾種包括紅豆、綠豆、花豆、蠶豆、鷹嘴豆、米豆、豌(青)豆仁及皇帝豆是吃起來比較鬆的,它是醣類。這三種很有名的豆包括毛豆、黃豆及黑豆,這是蛋白質。其他的是蔬菜包括四季豆、長豆、荷蘭豆、豆芽菜。要把豆類分清楚,不要搞錯。

佛法裡面有一句話,就是說:「虛空可量風可繫,佛德浩瀚難思議,眾生根機本不一,法澤利鈍無差異。」好像眾生需要不同的養分。那你就自己去找豆類來吃,你就可以補足自己的不同的養分。這跟老天爺或是佛陀的德行真的是很像很像。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的心得。

2022/01/21
口述: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羅慶徽
記錄:李如玉
美術:程靜美
photo credit by Gettylmages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