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有位六十幾歲的伯伯,因為血便,到台中慈濟醫院就診。直腸外科方佳偉醫師檢查出是直腸癌,講解後幫他進行手術,病理報告確定是第三期。

「術後依照時間追蹤,依照大腸癌治療準則,五年內沒有復發,原則上算是治療好了,因為已經治療很久了,所以我們就變得像朋友,所以他每年還是會來門診一次,讓我幫忙追蹤抽血或做斷層掃描。」方佳偉醫師說。

有一回,伯伯帶著太太來看診,他的太太看起來很瘦、很虛弱,已經一、兩個月狂拉肚子,東西也吃不太下。「去了其他診所看過,朋友也介紹健康食品,但吃了都沒效,所以就把太太帶來看我的門診。」

方佳偉在診間先做簡單的身體理學檢查,肚子一摸,覺得不太對勁,在下腹部摸到一顆硬塊,馬上轉到急診做檢查。

「妳可能跟先生一樣是直腸癌,要住院動手術。」方佳偉說,她聽了很沮喪,因為夫妻倆生活簡單規律,沒有大魚大肉,生活作息也很正常,可是卻雙雙罹患直腸癌。

遇到了難以相信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經歷悲傷心情的轉折。方佳偉醫師只能搭著她的肩膀說:「好!要相信我,五年前可以把妳先生治療好,現在我也可以把妳治好。大腸癌是有多個因素造成的,不只有飲食,還有遺傳。如果妳沒有健康蔬食,生活規律,可能在四十歲就得到了,而且還可能一得到就是末期,連我要幫妳治的機會都沒有。」她聽完就放下心,「方醫師,我已經七十幾歲了,如果你可以讓我再活三個月,我就心滿意足了。」隔天立刻接受手術。

很多人發現自己得了癌症,一開始對這樣的結果可能無法接受,覺得我生活習慣這麼好,怎麼會是我?美國精神科醫師庫伯樂.羅絲(Kubler-Ross)在 1969 年提出了「悲傷五階段」,包含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而且悲傷五階段不是線性的,有可能會很快的經歷每個階段,或是在其間不斷循環。

方佳偉表示,其實手術是滿困難的,經過團隊努力,最後很成功,然後健康出院,過了三個月,她回來門診追蹤。我跟她說:「妳三個月前跟我說,只要活三個月,現在已經過了三個月了。」她笑得很尷尬,直說,「對啊!對啊!」

方佳偉醫師利用志工早會分享跟大眾推廣一個觀念:「健康蔬食、生活規律,不要大魚大肉,不一定百分之百就不會得到大腸癌,但機率會變得比較低,如果真的得到了,請相信你的醫療團隊,他們會幫你做最好決定跟最好的手術。」

20220106
撰文:邱蘭嵐
記錄:吳碧華
美術:鄭洊宏
photo credit by Gettylmages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