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媽媽心愛天下眾生,以菩薩的智慧來教育孩子。」台中慈院心臟內科副主任楊峯菁在坐電梯時,經常看著裡面貼的《靜思語》,「靜思語也用在我自己病人身上,常常看,其實會讓你的心、你的治療,還有對病人的態度有相當程度的改變。」

一個 49 歲的工程師,有糖尿病、高血壓,長年在中國大陸工作,在當地結婚生子。這次他隻身回台掛楊醫師的心臟內科門診,說他這幾月以來運動時有間歇性胸悶,經過詳細檢查,發現他嚴重缺氧,於是安排做心導管,此時發現有三條血管嚴重阻塞,楊醫師先將右邊冠狀動脈打通,讓病人先回病房休息。

因為病人一個人回台,身邊沒家屬,所以護理師得時時刻刻去看一下,不過幾分鐘前專科護理師才剛去看過,但下一刻突然併發心房顫動,心跳停止!此時緊急急救,包括心臟按摩、電擊、插管、給藥,三十分鐘,完全沒反應,楊峰菁醫師趕緊聯絡心臟外科,裝葉克膜,並緊急聯絡家屬。

楊醫師原本以為病人一個人,可能沒家屬,沒想到一下子來了一大群,「因為病人就醫時沒跟任何人講,所以家屬覺得非常驚訝,對我有相當多的指責,那時我就想到《靜思語》,很快冷靜下來。然後我說了一句:我會盡我最大能力來幫助他,希望他好轉。」

裝了葉克膜後,病人還是昏迷著,楊峰菁副主任接下來在加護病房給他做低溫療法,雖然有些併發症,但很幸運的,兩周後脫離葉克膜了,心臟檢查也還不錯,期間還裝好了心臟支架,也沒問題。病人醒了,可是專科護理師跟楊醫師說,病人好像呆呆的!怎麼辦?因為心臟曾停止跳動半小時,缺氧那麼久很容易併發缺氧性腦病變,有可能從此智能低下,可能會有尿失禁大便失禁,需要依賴人,從此就沒法再接近社會了。

「我想到《靜思語》,要用媽媽的心來對待世人,所以我要利用所有資源去做到對家屬的承諾。」楊醫師立刻會診神經內科,用藥物治療,會診中醫做針灸治療。家屬一度對病人轉入一般病房有些恐懼,但楊醫師跟家屬說,其實病人還是可以對話,只是對人事時地物很不合時宜,講話會吐口水,這跟缺氧有關,如果轉到病房,接觸到一般環境,可能對他的清醒和整個神智上的恢復會比較好。

所以接下來在普通病房,又會診了神經內科、中醫、精神科、復健科、高壓氧,「你的病人就像一個四五歲小屁孩一樣,跟我頂嘴。」神經內科醫師跟楊峯菁講,這樣的病人怎麼會配合醫囑?甚至有一天,病人覺得被家人遺棄在這個莫明其妙的地方,跑去護理站威脅,如果不讓他走,就要砸電腦,而且一副要打人狀,此時護理站只好報案,怕真的有人受傷。

由於家屬都住台北,沒辦法常過來,請看護照顧也前後換了三四個,每個都才一禮拜就陣亡了。楊醫師還是不氣餒,好在病人還願意配合針炙,也還願意跟神經內科醫師講話,但就像個孩子。在缺氧性腦病變後,病人走路歪歪的,所以同時得做肢體復健、職能復健,還有算算術,但他是一個高階工程師,就吵說這些太簡單了,怎麼叫他做這個,不配合。

家屬一度考慮帶回台北,可就近照顧,但疫情來了,只能留在台中慈院,楊醫師始終耐心陪伴,不厭其煩,甚至過程中還幫他會診牙科,因為他要拔牙!「我認識你舅媽,在這家醫院創院時她來幫忙,所以看到你就想到你舅媽,然後也想到自己的孩子。」一位慈濟志工來看他,這是多大的善緣。

就這樣過了兩個多月,疫情趨緩,病人恢復八成了,此時病人對自己曾經打人跟楊副主任抱歉,「你沒有打我,你是打護理師。」他出院第一個禮拜,病人帶了一大堆鳳梨酥從台北跑來,這次又把護理師嚇個半死,「因為護理站最怕收到鳳梨酥,怕帶旺。」但畢竟是病人的心意!幾個月的相處,這次病人更加信任台中慈院的悉心照顧和專業了,依舊來台中繼續做高壓氧治療。這段波折很磨人,也有點漫長,但媽媽心卻越磨越發光。

20211020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