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李嘉富在三十郎當,正是成家立業時期,跟同年紀的人一樣,滿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想想證嚴法師三十歲不到,就已創立克難慈濟功德會,之後陸續建立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八法,那麼這些年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

李嘉富醫師三十歲參加人醫會,在第一次義診時認識了另一半,當時沒人要看精神科,他只好站在護理老師(後來成為同修)的後方,幫忙翻衛教海報。自認個性內向的李嘉富,自此除了工作,人生更加豐富而有意義,「從街友義診、國際義診、偏鄉居家往診、社區健康促進,到環保站做血壓關懷,以及最近支援社區疫苗站,還加入人醫線上讀書會。」李嘉富曾邀請北區人醫會其他醫師一起線上共修,但忙於民間醫療的同業哪有時間和心情?不過經歷這次疫情,大家協助打疫苗,牽成更多醫師一個拉一個,加入線上共讀。

李嘉富以「窮子喻」比喻眾生,大家過去都有受佛教化而發的菩提心,但後來流轉生死世俗之間而忘失了,經過讀書會重新學習,喚醒本有的佛性,李醫師舉自己的例子:一開始參加慈濟人醫會,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參加,經過幾年,認識很多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才茅塞頓開,「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做就對了。」

開始做社區長照服務後,李副主任就把過去在環保站裡認識很多,而且觀察仔細的環保菩薩們的身心、行為及日常,設計創意課程,被新北社會局認同,獲得健康高齡友善城市課程認證。

從長期關懷太魯閣事件的傷者,他得到應證:只要心靜下來,就可以漸漸回復眼中彩色的世界,不再憂鬱。李嘉富記得讀書會時曾讀到阿難尊者與貧婆結好緣的故事,「如果人心能撒下好因的種子,來生相會,彼此因善緣而得度。所以我們要樂為上人阿難子,歡喜成佛傳法人。」


 

德澡師父感佩李副主任義診三十年,在盤點生命價值時是這麼豐碩,透過品書會更增長慧命,利己利他。

20211006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美術:林秋玫
攝影:陳李少民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