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住台南 64 歲男子,呼吸時反覆有喘鳴聲,過去就醫一直被當成氣喘。他第一次來到斗六慈院看朱逸群醫師胸腔科門診時,朱醫師也覺得,就是氣喘嘛,過去很多醫院也都開氣喘藥給他吸。恐怕是病人氣喘控制不好吧,朱醫師第一時間想到,這位大哥該不太會用氣管擴張劑吧,就當場請他示範,看做的對不對,教他正確用法,並跟他約好兩星期後回診。

兩周後,「還是沒有改善,我乖乖吸,但都沒改善。」不對吧,朱醫師心想,現在藥物都很不錯,理論上病人如果好好吸、正確使用,應該會改善才對啊。於是朱醫師用聽診器仔細聽病人呼吸聲,發現有一點特別!「他左邊喘鳴聲比右邊來得大聲。」

之前,同樣是胸腔內科專業醫師的賴俊良副院長曾告訴朱逸群,如果單一側的喘鳴聲很厲害,要小心,裡面可能塞住了,這是一般教課書上不會寫的,是臨床上的實證經驗。於是朱醫師請病人咳一下,如果聲音改善,代表是被痰或其他卡住,如果沒改善就要更當心,有可能有異物,甚至是腫瘤!

結果,沒改善,「你趕快到大林,我們做電腦斷層。」果然,病人左側支氣管裡有一個小小的東西,不很明顯,看起來組織很軟,所以在一般X光機下看不到,即使在電腦斷層一般濾鏡下也看不見,要調整成肺部濾鏡,才有辦法看出來。接著,朱醫師安排病人做氣管鏡檢查,確定是一顆腫瘤,把通道塞住了!


 

手術後真相大白,是一個良性的脂肪瘤,大家鬆一口氣。朱逸群醫師說,真的要傾聽病人的聲音,就如同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曾經在這張珍貴的照片上留下良醫典範:身為心臟內科專家的他,把整個額頭貼在病人身上,用耳朵聽,更用心聽。

20211001 
撰文:福意
記錄:李如玉
美術:黃淑貞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