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晚輩變前輩師長的依靠
一個 62 歲的醫師,五月份體重不明原因下降,來花蓮慈院檢查,發現是胰臟腫瘤,住進一般外科病房,照顧他的是當老師的太太,臨床工作四年的年輕護理師陳薏雯說,照道理這對夫妻一個是醫師一個是老師,應該比一般人更知道術前術後該怎麼照護才對,但她發現,病人一有疼痛不舒服,就開始找護理師:「今天我左上腹很痛,可以幫我看一下嗎?」太太也在旁邊追問:「我先生今天痛的狀況是對的嗎?」術後,病人有腹瀉現象,太太很擔心很焦慮:「我先生一直拉肚子,這樣是對的嗎?」連每次例行量血糖血壓,病人也在問:「我今天血壓怎樣?血糖怎樣?」
陳薏雯終於體會到一件事:當病人角色由醫師變成病人時,他對於自己的疼痛不適也會感到不安,同樣的,即便家屬是老師,她的角色變成病人家屬,也會有更多情緒反應,「所以我們會多花一些時間傾聽家屬的不安。」
薏雯耐心跟他們說明目前的狀況,教家屬怎樣緩解病人的疼痛,並協助他下床活動,術後才會恢復得快些。傾聽、陪伴就是給病人和家屬最好的安慰劑。「在這次照護過程中,我體會到以前我在學校是一名學生,受老師鼓勵及呵護,現在我在臨床上變成護理師,也開始從學習者變成指導者的角色。」
臨床的磨練讓小護理師逐漸壯大,她要很快的把老師教的運用在實際工作上,要有更多能量幫助別人。
20211001
撰文:福意
記錄:李如玉
- 喜歡1
- 難過0
- 懂了2
- 感動30
- 感恩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