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年紀大了長骨刺苦不堪言,尋求手術治療,但因為牽扯到神經,萬一釘子沒打準,很可能病苦沒除反倒癱瘓,所以神經外科醫師都一定手巧心細。台中慈院神經外科主任林英超說,即使資深前輩在手術過程自覺已經位置抓得十分精準,但有時就是有那麼一點點偏差,好在科技進步,手術檯上多了導航設備,可以輔助醫師精準定位。

一個 87 歲阿嬤,平日在家有很多事要做要顧。她的小兒子 20 歲時就頸椎受傷,都是爸媽照顧,直到現在。阿嬤可能長期照顧很勞累,年紀又大,所以腰痛很久,在其他醫院做過治療,甚至放置一種可將脊椎撐開的裝置,減少椎間壓迫。但開完刀阿嬤照樣痛,甚至左腳沒力,沒法走路,得靠助行器。大小便也沒感覺,想尿卻尿不出來,沒法控制排泄括約肌的開合力道。

來到台中慈院,林英超主任發現阿嬤脊椎變形,放進去的裝置剛好壓住某一節,而且因為材質比原本的骨質來得硬,傷害更嚴重。阿嬤畢竟年紀那麼大了,還要動手術嗎?跟醫師討論後,阿嬤覺得還是要開刀,至少不會那麼痛。

其實給阿嬤做骨頭攝影時,看起來撐開裝置放的位置都對,但為什麼就是會痛,又不能走?所以這次主任決定使用導航,利用高速運算,確定下釘的位置分毫不差,這是為了給脊椎有個支撐力道,「術後她不再疼痛,走路越來越好,當然她原來的症狀沒那麼快解決,腳還是沒力,但至少排便已經可以自己感受,小便控制還沒完全恢復。」

阿嬤隔天就下床了,看到兩老相互扶持的背影,林英超很感動,老來身邊能有個老伴,真是福氣!老先生跟主任說,之前都是他,動手術好幾次,都是太太在顧,所以這次一定要親自照料老伴。人世間處處有溫情。

20211005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美術:程靜美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