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醫師手術檯上大驚奇
一個 79 歲阿嬤半年前有輕微失智症狀,當時還可以走,後來不小心摔倒,動了骨科手術後就臥床了。
三天前她因為泌尿道感染一度送醫治療,但第三天早上發生腳發黑,摸不到脈搏的緊急狀況,從其他醫院急診轉來大林慈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吉夫晚上十點接到急診會診通知,當下一看,電腦斷層上顯示左側動脈和膝下血管都被血塊阻塞住,當然腿會腫,而且血流不通才發黑,進一步可能會細胞壞死。顯然阿嬤的病情有點被延誤了,鄭醫師評估,動起手術恐怕有危險性:很可能一旦通好血管,會造成「再灌流傷害」,極有可能病人因此走掉,怎麼辦?
這時骨科醫師也來了,考慮要做膝下截肢。但問題又來了,到底心臟血管外科先把阿嬤血管打通,讓骨科比較好做事,還是骨科先截肢,再由鄭醫師來疏通血流?一個要凝血一個要活血,誰先誰後才安全?
鄭吉夫醫師想了一下,「不然這樣好了,我先進去。」他要先給阿嬤打通血路,「本來我對這隻腳不抱任何希望,因為時間久了,腳不能動,沒感覺,而且有大理石斑出現,我現在做這個動作非常危險。不過又擔心阿嬤這麼老了,給她截肢的話,後續照顧起來滿辛苦的。於是決定先進去,把下肢的血塊撈一撈,撈出來。」
鄭醫師本想處理完血塊後,就請骨科醫師進來接手截肢,沒想到血塊一撈完,突然看到腳的顏色瞬間改變!「原本一整個紫色,從膝下十公分處腳踝的地方紫色開始慢慢退散,變成粉嫩的粉紅色!這告訴我們,血管打通了,所以這隻腳應該有一丁點機會,從膝下的截肢慢慢局限只剩下腳踝而已。」
當下鄭醫師決定把阿嬤先送回加護病房,一方面繼續給阿嬤活血,另方面又很擔心病人會不會因為再灌流造成組織傷害,所以給阿嬤鹼化尿液治療。
下了手術檯,很累,鄭醫師就去休息了。第二天,加護病房同仁興高采烈的跟他說,「小夫醫師,你知道嗎?我們現在用都卜勒聽得到血流動脈的聲音了。」「真的還假的!」小夫醫師不敢相信,一聽,真的!第三天,摸到脈搏了!術後第五天,阿嬤成功的留下左腳了!
不只病人高興家屬開心,鄭吉夫醫師也興奮不已!事後他請教老師,分析阿嬤的狀況:阿嬤原本心律不整,加上臥床久了,靜脈回流不好,使得下肢充血,壓到動脈,導致血酸才惡化成這樣。
小夫醫師的結論是,對老人家真的需要多一份心,太早下結論的話,一隻腳很可能就沒了,但她失智又臥床,設身處地多想想,結果大不同。但他從阿嬤這個例子也要提醒心律不整的人,很多人不把它當回事,但鄭吉夫醫師說,心律不整是會致命的,一定要去找心臟內科醫師處理;還有就是不要忽略靜脈問題,像阿嬤就是,靜脈回流不好而影響了動脈,一度摸不到脈搏,一定得多注意!
20210925
撰文:福意
記錄:林淑懷
- 喜歡6
- 難過0
- 懂了5
- 感動70
- 感恩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