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像水一樣 善於調和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是老子說的,水有七善。
花蓮慈院血腫瘤科醫師黃威翰也身兼臨床病理工作,在疫情期間,對於人類遭遇如此無常,深感要處之如常,因為血癌病人並沒有因此減少,其他醫院還是照樣將治療困難的病人轉來慈院!
對他個人來說雖說少了舟車勞頓,不必南來北往,甚至飛到國外去開會,未嘗不是一種環保,可以減少碳足跡,但拜網路之賜,線上會議比過去頻繁得多,除了和國際骨髓移植學會交換新知,還具體將台灣骨髓移植經驗分享給鄰近的菲律賓、印尼、越南等。
血癌研究需要仰賴臨床試驗,過去幾個月,有一種後天性「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的病人治療未曾停過,黃威翰醫師還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線上研討,「有些病友因緣不具足,像慢性淋巴白血病或淋巴癌,得知不能加入新藥臨床試驗時,很懊惱很惋惜,我常回過頭來跟他們分享,人是有可能和癌症和平相處。」
當現行的醫療藥物無法治癒某種疾病時,病患一聽到有正在研發試驗的新藥,就彷彿見到一絲希望,很想試試,但黃主任說,所謂「無法治癒」也不一定都是「絕症」,它有可能變為「緩和性進展」,「歐美國家研究發現,其實這些病人過去多是肉食主義者,也就是很少吃蔬菜,我們常在診間病房跟病人或家屬衛教,肉食本身,或者在食品製備過程中,會讓身體增加很多負擔,增加致癌風險,讓疾病快速進展,那麼,不妨改為素食。」
人是血肉之軀,靠吃喝拉撒睡維持生命,生病是一種警訊,警告你過去這段時間因種種因素造成身體不良反應,那麼就該好好自我反省,是哪個環節出問題?「有不少病人聽了我們的話:茹素,兩三年下來也還穩定。所以素食在醫療端上,特別面對癌友,可以把上人的法水宣傳出去。」
黃醫師引普賢菩薩警眾偈,與大家共勉,「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德澍師父很肯定無常如日常:「我們要像水一樣,善於調和。」
20210825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美術:林秋玫
- 喜歡5
- 難過0
- 懂了12
- 感動35
- 感恩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