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台很多地方進入社區感染階段,大林慈院院長賴寧生提醒,當前除了疫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減災工程」,「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儘量避免移動,第二、終究還是要疫苗。」

一個社區要達到群體免疫,賴院長說,至少 60%的人要注射疫苗,所以全台灣 2300 萬人至少需要 1200 萬劑,目前政府只取得百分之十幾的數量。這兩天,賴寧生在看風濕免疫科門診時,最常被病人問到的就是:我要不要、可不可以打疫苗?要選哪種疫苗?

院長的答案是:「通過國家認可的疫苗有其嚴謹和安全程度,民眾如果被分配到,就要去打,這對整個台灣的防疫非常重要,也就是全島一命,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減災工程。我們不能靠別人的慈悲,要別人的疫苗捐給你──我們要自立自強。」

在這樣的使命感之下,大林慈院全體防疫總動員,為了不讓喝茶而群聚感染的事件重演,縣府早上緊急通知,下午院方就在工務室和志工齊心協力下將篩檢站搭好了,同時也安裝了兩部正壓檢疫亭,確保採檢者的安全。

在志工早會上,賴院長語重心長的說,台灣防疫還有一個最大的實力,就是任勞任怨的醫護人員!他特別提到在慈濟家庭長大,三四歲就接觸到證嚴上人的法,高中畢業隨即來台念慈大醫學系的馬來西亞僑生陳祈池,從住院醫師第一年起就在大林慈院受訓,在這波疫情中,她說她拿醫師執照就是要在最關鍵的時候,發揮醫師的角色,所以一被篩檢,當結果是陰性,她馬上自願重裝上場,投入專責病房,還一派輕鬆!問她為什麼?「當機會來了就應該投入。」能不辜負老師與上人的期許,就這麼簡單。

聽到祈池醫師這麼說,賴院長想到 19 年前遭遇SARS時,台灣醫界還沒準備好,如今慈濟醫院真的培養出一群「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勇於承擔的醫師,「這是非常好,也值得欣慰的事。」

這段期間檢驗部將原本每天只有 90 到 120 人的PCR檢驗量,擴充到 450 人,作業時間卻從四小時縮短為兩小時,就能完成核酸抽取技術,也從人工慢慢進入全自動化,這都是邊作戰邊練兵的成果,「台灣最美的是愛心,我們不是單獨作戰,各地的志工、企業都為醫療團隊加油,全民防疫不分你我。」

20210607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