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魯閣號災難現場有一位男丁格爾,他是花蓮慈院急診部的夜班副護理長涂炳旭!也是消防隊急救訓練課程講師、專業的特搜救護隊員,「我不是救人,就是在前往救人的路上」,這是涂炳旭的座右銘,汶川大地震、花蓮大地震他都在現場。

大學時的涂炳旭就是山友,喜歡玩繩索,心裡想著,能不能再多做點什麼,「從最早期參與伊朗地震的國際賑災開始,一直到 0206 花蓮地震,一次次都在災難現場看到很多受苦難的人。尤其花蓮地震,醫護人員受限於訓練,造成我們沒有辦法像搜救人員一樣,在第一時間就能趕到需要幫助人的身邊。」於是在自己喜愛的急診護理工作外,加入特搜訓練。

涂家住在花蓮火車站附近,在4月2日太魯閣號事故發生時,「我收到消防局簡訊,15 分鐘內著裝出發,前往事故地點。剛到的時候比較早,很多旅客還在陸續撤出當中。」這是他頭一次遇到隧道型災難,想辦法繞過阻礙物,爬進隧道找尋受傷的乘客,在隧道外進行檢傷分類。

涂副護理長在現場做判斷並及時處理傷者,「這個病患是不是需要截肢,在還沒脫困時,有沒有辦法先幫他做些什麼。」

他們先將旅客集結起來,幫輕傷者做基本包紮,同時間國軍、空勤總隊、消防等各單位達成橫向聯繫,成立指揮體系,了解周邊有多少資源?有哪些人?然後調派分工,分頭進行搶救工作。接下來有中重傷的人陸續被送出來,救護車到了就快速依照輕、中、重傷區,各自載送傷患。包括吳坤佶醫師、涂副護理長都訓練有素,而且長時間合作很有默契,所以應變很快。

涂炳旭分享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插曲,「在車廂裡有個阿伯,很自動的成為那節車廂生還者的頭,他們彼此幫忙,有秩序的把人順利撤出來。我們的醫療站最剛開始只有一張救護車的擔架床,只能坐三個人,在那樣驚慌的災難現場,竟然彼此互相禮讓說,你的傷勢比我嚴重,來,這個位置你先坐,大家沒有爭先恐後、尖叫逃難,在一個有秩序的情況下,也使這次傷亡降到最低,我想車上民眾的素養非常非常重要。」


圖:涂炳旭(左2)一接獲事故消息,立刻騎重機抵達現場,投入救援。
 

經驗豐富的涂副護理長呼籲,如果有越來越多醫護人員知道災難醫療要怎樣應變,有更多民眾知道災難醫療的這些人平常在做什麼,「我相信,可以把災難消弭於無形,像這次一樣,社會更加和樂。」

涂副理長在現場忙到下午四點,馬不停蹄趕回醫院值夜班!

 

20210412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照片來源:李青海、救護義消蔡哲文、花蓮慈濟醫院、花蓮縣消防局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