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也能看中醫!
花蓮慈院大廳有一幅「佛陀問病圖」,佛陀趨前看一個苦難的病人,古時候還沒有發達的西醫,副院長何宗融說,中醫都是用「肘後備急」和「肘後備急方」、「肘後備一方」來形容當時望聞問切的中醫師,和他的隨身器械與藥方,當時醫者都聞聲救苦,所有的器具都用手攜帶,所以叫肘後。
何副院長是中醫師,他分享花蓮慈院在今年三月中的國醫節大會上,獲得中醫貢獻獎,因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急診以中西醫合療,服務量占全台 50%,創下先例。
急診不就是急症就醫嗎?但何宗融說,「很多人有什麼病痛就會當下到急診,然後急診醫師按照SOP,該止痛就止痛,該給嗎啡就給嗎啡,但這個痛一定能解決嗎?不一定,一定會留觀,造成病床壅塞,一位難求。」
這就是 2019 年花蓮慈院首開先例,在急診成立中西醫合療的原因,何副院長說,民眾在急症求治後,事實上中醫對疼痛有很好的緩解效果,「如果你有眩暈、胸悶、癌症、疼痛等症狀,可以在急診西醫診斷後,提出中醫會診的需求,中醫看診費用由健保補助。」
何宗融中醫師舉例,中醫在評估病人後會分別用針灸、推拿來緩解,效果一加一大於二,如此可以減少患者會留觀時間,提升急診照護品質,也改善了急診室總是擁塞讓人不舒服的狀況。
七年前,林欣榮院長就請中醫部在急診做實地的觀察及評估,他們將 172 名病人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分析統計結果,中西醫合療與未合療的在留置時間與效果上有明顯差異,因此說服了健保署,開始增設急診中醫項目的健保給付。
「急診病人什麼時候可以怎樣看中醫?眩暈、急腹症、胸悶、胸痛、心悸、軟組織等疼痛,還有腦中風,都可以看中醫。」這時候肘後備急用的是針灸、耳豆、耳針,或外敷藥膏,甚至放血、拔罐。
花蓮慈院還拿到了一項臨床研究計畫,若是中醫不介入,很多預後的傷口較難復原甚至得截肢,「老祖宗教我們中醫用微刺,清水沖洗,然後佣金創膏等,配合整形外科皮瓣手術,然後滅菌等方式,成功的讓三十隻要截肢的病人的腿得以保留。」
傳統中醫本來就有針刺的治療方法,從針灸、刺絡、針挑、皮刀、針刀等手法循序演進,依據經絡理論,用人體微觀解剖與生理運動力學觀念,有針刺療法,演變到今天中醫也可以進行閉合式微手術。
一個老病人有一天忽然跑來何宗融的中醫門診,喜孜孜的要副院長為他高興!因為他有個 45 年的老傷口,在中西醫合療下改善了,「天下蒼生有苦,需要人間菩薩用心投入,唯有用愛撫平人心起伏,用愛消除人心無明,人人發出智慧之光,天地人間才能顯露光明。」何副院長以這段話與大家共勉。
20210318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美術:甘淑怡
- 喜歡2
- 難過1
- 懂了2
- 感動73
- 感恩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