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與無常,誰會先到?」歲末寒冬,台北慈院副院長張恒嘉最近常聽到或看到猝死案例,有感而發。不管市井小民或社會名人,前一天還好好的,第二天就走了,「其實猝死風險不比坐飛機機率低,不要以為現在很健康,衝事業,其實它一來,人生戛然而止,畫下句點。」

張副院長記得 12 年前有位先生 42 歲,本身有心臟病,但突然倒地在猝死邊緣,送來台北慈院急診,連續電擊了 13 次,才救回來。

電擊 13 次!這讓心臟內科專科醫師張恒嘉印象極為深刻,病人胸前還留著一塊塊紫紅色電擊的痕跡。「這是因為他心肌梗塞,突發心房顫動,就是俗稱的心臟痳痺。我們搶救三十分鐘,這時候腦是否會缺氧,當下管不了那麼多,趕快搶救他的心臟再說。」

說實話,當時圍在四周急救的醫師沒一個人有把握病人會醒來,就只想趕快把心臟打起來,「六個小時,非常神奇,他意識恢復了。」這真的太幸運了,張副院長還記得搶救完的清晨,「在心導管室,他的太太抱著一個才四歲的小孩,一直顫抖,那個印象,我記得非常清楚。」

這是奇蹟,這名病患起死回生至今超過 12 年,他的心肌梗塞完全沒復發,也沒有任何後遺症,電擊的痕跡在幾個月後完全消失無蹤,「經過 12 年,現在小孩也高中要畢業要念大學了,這種搶救讓我們都覺得非常欣慰。」

人都會死,但猝死讓人冷不及防,當事人完全沒有症狀,不知道死亡就在眼前,無知無感也無從預防,對家人打擊非常大。即使現代人經常面對壓力,情緒焦慮、恐慌、憂鬱,加上有三高,抽菸酗酒不當回事,因為沒人抽一根煙就會走,也沒人喝完酒的第二天會往生。

但張副院長提供一份數據給大家參考,「百分之五十的男性當第一次知道自己有心臟病後,就是可能發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時候,不是說沒有症狀就不會猝死。」所以他經常跟身邊的人講:要蔬食,要戒菸,要規律運動,保持理想體重,而且正念減壓,「所以只要轉個念,心肌梗塞的風險就會減少很多。」

行醫 35 年,當了將近三十年心臟專科醫師,張恒嘉看過無數心肌梗塞病人,聽醫囑好好規律生活就能平安無事,與其擔心,不如好好把握每一天,像慈濟人一樣,每天求法聞法,付出無所求,這樣的快活人生才有意義。

20210128
撰文:邱蘭嵐
記錄:吳碧華
美術:江佩樺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