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中的家政課上什麼?楊尹榕老師怎麼設計蔬食課程?

楊老師首先講起自己的蔬食因緣,是在國二那年,當時她看到一部影片《生命的吶喊》,內容記錄動物在被屠宰的過程中那種掙扎和痛苦,不忍卒睹,於是她決定茹素,轉眼超過十年。

楊尹榕因為認同蔬食理念,所以回母校慈中服務,當然希望在教家政課時能結合健康自然的飲食觀念,養成學弟學妹正確的日常作息。其實在慈中的人文課程中,都會告訴孩子為何要蔬食?蔬食有什麼好處?國一國二和選修課還將實作部分設計進去。

楊老師說,國一是入門,先教大家認識烹飪教室,知道怎樣做到安全和衛生,接著從最簡單的刀工、用火入手,「就是從最基本的切水果開始,以及學習如何安全的煎一顆蛋。」真的不要小看切水果和煎蛋,要做得好看,不簡單!接下來進階到營養層面,要做出創意蔬食料理,比如這些美味的蔬食三明治,甚至湯麵,還有海苔飯捲,有變化又好吃,讓大家樂於響應蔬食。

接下來是結合食品加工的更進階版,楊老師給大家看兩罐紫色的飲料,猜猜哪罐是真正的葡萄汁?哪罐是用色素調出來的?藉以分辨色素和天然食材的顏色。

接下來做粉圓地瓜圓,楊老師要大家了解食品加工過程,這樣才能在選擇食材時,選到真正的食物而非食品,「因為食品是做出來的,很容易摻色素。」從小就這麼教,才不至於長大了不懂、不會分辨,甚至將來為人父母了,才知道怎樣維護一個健康的家庭。

家政課的內容不只飲食,還包含家人間的關係,楊尹榕老師給學生出了個小作業,如何把在學校學到的烹調技能和概念帶回家,實踐愛家行動。

「切水果雖然好像很簡單,但其實充滿著彼此的愛,平常很少主動會做這樣的事,但在這次行動中,感受到過程很重要。」
「第一次煮東西給家人吃,獲得稱讚,哇,廚藝進步了,不但自己開心,跟家人的感情也更好了。」

這些都是同學回家做蔬食料理的愛家心得,就算簡單的燙青菜也可以做得營養又可口,而且減肥恰恰好。

至於高中課程屬多元選修,叫「樂活花蓮」,是由很多老師共同開設的,主要是在地關懷與在地認識,老師們帶著同學去林務局看椴木香菇,了解香菇是怎樣種出來的,以及它的生長環境。師生還參訪了一位從西部來到花蓮的有機小農。他們還去參訪農改場,了解原住民在地食材,接著要大家創意發想做出鐵路便當,「這是一個從產地到餐桌的飲食課程。」

  

看看孩子們的蔬食便當有些什麼精彩內容呢?看起來好好吃,小小廚師真的太厲害了!端出來的每樣菜色雖不同,但不變的是,都是用在地食材做出來的,以學校附近的吉安為例,特色食材就是芋頭還有吉安米,以及當地的蔬菜,因為是自己煮的,所以感覺特別好吃。

「透過這樣一場選修課程,到最後烹飪實作,我們大大展現廚藝,同時也體會到廚師的辛苦及農夫的功勞,更了解要知福、惜福、再造福,珍惜每一道料理,因為都難能可貴。」

楊老師也訂出中程目標,因為慈濟有香積志工,手藝都很厲害,所以希望接下來的課程可以帶同學觀摩學習。這樣的家政課真的太有意思了,走出廚房走進產地,讓我們一起來蔬食。

20201226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