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人性化,近幾年醫院多了一項個案管理師的工作。個管師究竟在做什麼?大林慈院腫瘤中心個管師高意媚想到一個貼切的形容,「就像馬拉松領跑員,主要是跟賽跑者一起起跑,在過程中適時提供協助和鼓勵,讓參賽者可以完賽。」所以醫院的個管師就是要讓病人完成治療!除了是病人的代言者,還是醫病之間的協調者,病人和家屬間的諮詢者與教育者。

她將心比心,其實初次罹患癌症的人,當下得知自己罹癌,通常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是我」?不敢相信、震驚,覺得沮喪、徬徨、害怕、鬱悶,甚至有接近死亡的感覺。就在病人還來不及反應與面對時,醫師就開始跟病人講很多醫學名詞,安排很多專門檢查,大林慈院的病人以中老年居多,當下聽不懂,又不敢問,接下來可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做哪些檢查,或是根本忘記檢查時間,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

檢查完,醫生會開始說明治療方式,病人這麼短的時間可能都還聽不懂,就必須做出選擇。在選擇後,馬上面臨治療期間是不是沒辦法工作,就會產生經濟壓力,在家中的角色從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心理上沒法調適,也會擔心自己是不是無法負荷治療的副作用,甚至會想到,自己到底能活多久?

以上高意媚一連串的說出許多病人心中的OS(自白、對話、心聲),因為醫生看診時間緊湊,個管師就可以耐心的幫病人解答問題,讓他們安心治療。

讓高意媚印象深刻是一位 68 歲伯伯,罹患惡性的小細胞肺癌,一年前檢查發現就是第四期,四個月後病情惡化,腫瘤轉移到腦部和胰臟,四個月內接受六個療程的化療,和四個不同部位的放療,很辛苦!於是意媚加入緩和醫療照護,團隊裡除了醫師、個管師,還有心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安寧共照師,共同照護這個病人完成治療。

「其實這個病人是不想治療的,他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能夠承受這些副作用,也覺得治療後癌症不會變好,所以一開始很抗拒。但是經過不斷溝通說明,病人終於願意開始治療了。」

果然,治療一段時間後產生副作用,吃不下、營養不足、體重下降,這時候就需要營養師介入,調整飲食,才有力氣可以繼續接受治療,「其實抗癌不只需要醫生給予抗癌藥物這麼簡單,而是需要一整個團隊協助。」

高意媚在伯伯住院治療時,都會到病房看他,跟家屬聊天,「在七月的某一天,一到病房,就發現他身旁放了急救車,因為他突然停止心跳呼吸,那是隔壁床的病人發現的,當時太太不在身邊,去幫他準備午餐了,只是離開一下下,一回來就發現病人走了。其實到現在我還很難忘記當下的畫面:家屬一進來:『我只是去準備午餐,你怎麼就走了......』對我這個外人來說,都感到很震驚了,更何況是每天陪他的太太。」

不知道是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真的很希望大家把握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和自己相處的人,把握每一分秒可以助人的時間。」

這幾年從事個管師,意媚著實感受到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走進一個人的生命。「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雖不能幫他分擔痛苦,但至少在他故事結束前可以靜靜陪伴、用心傾聽,協助他們釋放情緒,讓他們好好走完人生的某一個過程。」

20201225 
撰文:福意
記錄:李如玉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