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地
話說七月中,台北慈院長照中心想給長輩們一塊戶外園地,每天可以出來曬曬太陽、動動身體,邊做運動邊耕福田,於是在身心科病房旁的草地開闢忘憂園。
首先要像去除煩惱一樣,先將枯樹雜草給砍掉清除,再來做園藝規劃,李嘉富醫師說,這就是希望透過大自然的療癒,結合健走訓練、芳香療法及實作等,讓身心功能退化的阿公阿嬤,從認知、情緒等方面重建正向能量。「透過去除煩惱,整地砍枯樹,然後割草,煩惱都去除後呢?就要想辦法播下種子,所以開始布置一些果樹,讓它有好的休憩環境,累的時候需要稍做休息。我們運用大自然素材,把廢棄木材當桌椅,再種一些香草植物綠葉灌木,在我們據點的長輩大家齊心協力。到底會不會做得好呢?」
其實不要太擔心,因為即使年紀大了也都有經驗,老人家們臥虎藏龍,很多過去都曾務農,多少也會蒔花弄草,一下子歡樂氣氛回來了,甚至有人穿上年輕的紅色衣服,其中幫忙規劃園藝的蔡師兄,三個月來每天都利用空檔專程義務來幫忙!碎石小路旁遍植忘憂草和金針花,從 7 月 13 日到 10 月 19 日,李嘉富副主任眼看一片荒蕪變花園,趙有誠院長命名為歡喜地!
李醫師形容這彷彿法華大道,雖然沒有用水泥,但大家都安步當車走得中規中矩,很平穩。「如果小碎石跑出去了,很可能變成別人眼中的一粒細沙,會刺傷人,所以我們要在法華大道上,一起精進成就。上人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過程中需要非常多人共同成就。」也許隨著時間流逝,記憶慢慢淡忘功能漸漸退化,但因為自利利他,慧命卻因而增長。
李嘉富醫師最後送大家這幾句話:「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勤做歡喜地,力行感恩門。」
20201031
撰文:洪素養
記錄:陳文玲
- 喜歡5
- 難過0
- 懂了1
- 感動61
- 感恩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