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韻心聲
一個原籍菲律賓的鋼琴演奏家在台灣先生和兒子陪伴下,來到大林慈院做髖關節手術,她彈得一手好琴,兒子也從小在家庭培養下,國中就拿下鋼琴比賽冠軍,但就從這次冠軍後,突然再也不彈琴了,父母一直勸說,要他繼續彈下去,正值叛逆期的兒子居然用手把家裡的門打破,表示不再彈的決心,父母不敢再勉強。
這次母親在大林慈院治療的情形很好,家屬都感受到醫護非常用心而溫暖,兒子曾說他不知如何感恩才好,企畫室主任申斯靜感覺這名已經四十多歲的兒子個性溫文儒雅,其實很細心很會照顧人,但是與父母都有些距離,申斯靜觀察:「爸爸叫他往東,兒子一定往西,爸爸希望他學中文,他就是不練,所以他的中文不是很好。」在多次溝通後,申主任慢慢了解這個人的個性了,所以當他滿心感恩,說不知怎麼回饋時,申斯靜提議:就在大廳彈鋼琴吧!他嚇一跳,支支吾吾的,「給我一段時間,我下次來台灣陪媽媽回診時再進行。」
去年,大林慈院同仁去馬尼拉參加健康醫療形象展,也順道拜訪這家人,看看他們好不好,「結果他在家裡彈鋼琴給我們聽,他父親非常驚訝,兒子從 15 歲一直到現在 42 歲,從來沒碰過鋼琴,他母親是鋼琴演奏家,也因為兒子不彈,所以媽媽也不再練琴。有 27 年的時間,可是他卻可以一下子彈奏起來。」
因為兒子開始彈琴了,媽媽也跟著彈,甚至母子可以四手聯彈,家庭的愛重新找回來!
兒子真的實踐諾言,在母親回台灣,到大林慈院回診時,他在醫院大廳現場彈奏,樂音繚繞,這是最好答謝院方與醫護人員的方式。申斯靜很感恩從這個故事讓她重新學習:父母對子女有一定程度的期待,但子女在成長當中未必能如父母所願,即使兒子經營事業有成,但親子關係長久疏離,人生的無常──媽媽住院成為破冰的契機,醫護人員一旁加溫,讓兒子重回父母懷抱。
申主任說,後來這名大男生勤練中文,現在國語講得比爸爸還好,「他還說,他要成為台灣人,正努力從菲律賓籍轉換成台灣身份。」
20201024
撰文、記錄:黃玉櫻
美術:江佩樺
- 喜歡7
- 難過0
- 懂了1
- 感動85
- 感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