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慈濟環保 30 年,各志業體和社區志工,包括大愛新聞都陸續做了很多專題,也辦了很多活動。十月份,大愛電視新聞部採訪組副組長黃寧浩分享大家之前可能不曾聽過的「五極點環保站」,「這幾個點可說是台灣山之巔、水之涯,在這麼遠的地方都有人做環保。」

  

五極點包括最西邊的金門環保站、最北的淡水正德環保站、最東邊的太麻里曙光環保站、最南的恆春環保站,以及海拔 1300 公尺,最高的石棹環保站!

其中金門下莊環保站最年輕,今年初成立,志工吳秀英騰出自家倉庫,面積 151.6 平方公里大的金門,這才有了一處資源分類回收站,之前,居民只能家家戶戶自行處理,現在可以將回收物送去固定地點了。

下莊環保站有二十幾名志工,包括兩個年輕人,一個是考上中油發願來金門的林柏亮,他說這裡的環保志工年紀都大了,所以他有空就和何勝泰兩人一車,四出載運。

六個多月前,何勝泰還在獄中,那時因為參加讀書會,受到反黑皈白的慈濟人高肇良、蔡天勝等影響,假釋出獄隔天,就找去慈濟金門共修處,但他除了共修,覺得還不夠,「現在不做,更待何時?」於是加入下莊環保站,甚至乾脆在自家附近的空地闢了環保點,隨時可以做回收。

黃寧浩形容,這兩個環保新血拿出戰地精神!要出體力的都儘量承擔下來,就像偵查兵,搬來資源就交由快打部隊─環保志工,在最短的時間內拆解完畢。

來到海拔 1300 公尺阿里山上的石棹,2005 年伍營祥和王秀貴夫妻倆在奮起湖老街開店,就從店門口開始做起,王秀貴開車到處收回收,後來遇到慈濟環保志工,於是有人幫忙把東西載下山。十年後,山上的環保站遷去王秀貴自家的菜園,也就是今天的石棹環保站。

空拍機一路尾隨,蜿蜒在阿里山公路上,每次載回收都需要中埔和美環保站出動三個人,運送下山。

在台灣最東邊,可以看到第一道曙光的就是 2008 年成立的太麻里曙光環保站,地標是一棵好高好大的苦楝樹!這裡依山傍海,黃寧浩形容這條是環保山海線,志工陳元山經常要開車去知本載回收,在太麻里分類好了,再由台東志工開車來,把寶特瓶等載回市區,做成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

張鳳蘭是太麻里第一顆環保種子,1998 年就在社區帶動資源回收,帶出好多環保菩薩,包括 93 歲的金玉阿嬤,環保讓她走出喪子之痛。

台灣最北的行政區是淡水石門,黃寧浩說,這裡和隔壁的三芝都沒有環保站,所以衍生出另一套模式,「概念像是點線面,志工各自把家當環保點、做回收,還有人負責開車,把點連成面,定期將各地回收物載回淡水正德環保教育站。」大愛記者拍攝到三芝 13 個環保點之一,就是在自家陽台上先堆置回收物,石門的小山坡上也有一處鐵皮屋當環保點,有人會定時將這些載去正德環保站,再分類整理。

至於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雖然 1996 年就開始有人做回收,但 2007 年才由志工郭秋木無償提供土地,正式成立環保教育站。環保志工從早期十多人,到現在四五十人,黃寧浩點名 78 歲的姚美秀,每天最早開門,彭湘惠則女人當男人用,提早退休後每天開環保車,覺得非常有意義,她說:做環保不能等。


 

「我自己也要分享,我母親也是一個環保志工,做了十多年。星期一到五她早上都會去做環保,感覺好像要去上班一樣,中午跟大家共餐或帶便當回來。她回來,身上的衣服有汗水,手套髒了,就洗一洗,晾起來,感覺很開心,我從來不會聽到她說很累。母親可以每天去環保站,讓我們做子女的很安心。」原來洪寧浩也是樂在環保的見證者,他說,這裡讓社區長者有個工作、發揮才能、共老共好。

全台共 273 個環保站、8536 處環保點,除了做環保,也兼具環保教育和共修佛法功能,急難時還是最好的救難與後勤基地。

👉看更多:五極點環保站 新聞專題

20201002 
撰文:福意
記錄:李如玉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