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新聞志工組編輯歐君萍最近整理一則福建廈門志工傳來的影片,在美麗的鼓浪嶼,慈濟志工除了帶居民做環保,現在多了愛的關懷與陪伴。

慈濟與鼓浪嶼的因緣要回溯到 2016 年六月,那時廈門市政府想將鼓浪嶼申請為世界遺產,致力打造它成一個無汙染的環保小島,所以邀請慈濟志工來島上成立環保驛站,從此,志工每周五都上島帶動居民、商家、觀光客做環保。幾年下來,效果不錯,接著就想請志工是否也能關懷島上的獨居長者,就這樣,慈濟人走進了 67 歲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蔡衛國的家。

「他其實有個姊姊,自己獨居在鼓浪嶼,在志工還沒走進他生活之前,不太會整理自己,所以跟鄰居的關係不是很好。」歐君萍說,阿國的家其實是在兩棟房子中間搭起來的,放了張床,沒廁所,老人家內急的時候得去找公共廁所,2018 年 10 月,志工先幫阿國打掃環境,今年過年前又給他裝了馬桶,但裝好還來不及看他使用的如何,新冠疫情就讓志工三個月無法登島。

五月底,再看到阿國,結果又抽起菸來,鬍子沒刮指甲沒剪,衣服只換不會洗,丟了滿地,馬桶更是滿坑穢物。那天,冒著雨,八個志工要幫阿國打掃順便修繕房子,他們把建材用拖板車拉到島上,鼓浪嶼的街道高低不平,巷弄很小,好不容易才把東西堆進窄巷。

阿國還不到 11 平方米的住處蚊子很多,志工清空後,先丈量牆壁,把防火防水的板子釘到牆上,還加裝防水條,把馬桶和床之間用木板隔開。有人洗馬桶、有人教他洗衣服,「借這個機會練練自己的定力,是否還會受濁氣染著。馬桶洗完就像擦拭我們的心一樣,去除心靈深層污垢。」

阿國變乾淨了,也露出久違的笑容,他也知道要動手自己做,姊姊沒想到會有這一天,感謝志工之餘,還給弟弟買了台洗衣機。左鄰右舍也伸出頭來說謝謝,還好有慈濟,更笑說阿國突然會跟他們講「早上好」,「阿國有福氣!」鄰居還給志工泡茶,招呼大家多喝水,甚至有人回老家泉州時,把自己家交給志工,「你們離開時,幫忙關好門。」照顧一個人等於照顧了左鄰右舍,大家都像一家人。

君萍說,五位娘子軍後來更不辭 15 分鐘的船程,天天去島上陪他,教他自理生活的技能,「鼓浪嶼是一個觀光島嶼,最美的風景應該是他們的建築物,可是做了這麼多年鼓浪嶼志工新聞,我發現島上最美的風景應該是人情。」君萍做了最後的註解。

  

看更多→落地為兄弟 何必親骨肉

20200707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