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剛不怕
阿剛是一個泰籍移工,來台灣工作五年了,四月初的一個晚上,他呼吸喘,咳得很厲害,被送去台中慈院急診,一檢查,發現有很大片的肺炎!想想,當時正是新冠肺炎疫情緊張時刻,阿剛是被感染了嗎?他立刻入住負壓隔離加護病房。
當時副護理師吳美華當班,注意到阿剛的情況沒有好轉,還持續惡化,甚至得插管。「從負壓隔離病房進到阿剛的病室,要經過三道門,以往我們在照顧病人時,語言溝通都不困難,知道目前我們要做什麼治療和照護,在阿剛身上,語言就變成最大的阻礙。在幫他抽血時,我只能用肢體表達,拿一個空針,然後指著血管,他就點點頭。抽完血之後,要幫他插管,這就增加了一些困難度。」
想想,如果叫你張開嘴,把一根管子伸進喉嚨,一定不舒服也一定會怕,搞不清楚為什麼!吳美華也只能儘量比劃著,還設法用手機翻譯軟體,慢慢的嘗試跟阿剛解釋,「當他知道要插管,整個人的情緒反應很激動,可以感覺到他害怕,他就開始問,他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是不是很嚴重?要住院多久?整個情緒是焦慮、緊張與不安,我們都很能理解。」
設身處地,吳副護理長完全想像得到:一個人來台灣工作,因為生病住進了負壓隔離病房,在一個密閉空間,一個陌生環境,還有一些陌生的醫療儀器,在這段期間接觸的護理人員都穿著整套防護裝備,只能透過聲音的辨識,知道這個照護者是誰。
除了照護,吳美華還能做些什麼呢?只能在旁邊陪伴!「我們就拍拍阿剛的肩膀,用堅定的語氣和眼神告訴他:不要怕,我們在,我們會幫你。」阿剛終於點頭,同意插管。
插完管,護理師給了阿剛一些鎮靜劑,希望呼吸器可以改善他肺部的狀況,「當他採檢報告出來是陰性時,我們趕快幫他挪到一般加護病房!」聽到這裡,大家都鬆了口氣。當然,阿剛後來也順利拔除呼吸器,「他拔完管第一句話,說的是:撒哇滴咖,謝謝你們的照顧。」
來自東南亞的外籍移工很多,吳美華也遇到不少,語言文字的溝通是一大問題,但終究可以解決,但她說,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懷是沒法透過翻譯軟體可以取代的,「就阿剛這件事,我想到《靜思語》有一句話:『事不在難,難在於心』(心不難 事就不難),很多事情由心出發,困難就可以迎刃而解。」
20200605
撰文:邱蘭嵐
記錄:李如玉
美術:甘淑怡
攝影:曹建華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
- 喜歡1
- 難過0
- 懂了1
- 感動50
- 感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