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工早會上每次聽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分享,都覺得真情流露,故事動人。

雖然院務繁忙,但趙院長每周始終維持腸胃科門診,顧老病人,「醫師腦海裡常常為了病人的苦,會一直想著要怎樣幫他,也會為一些困難的案例不捨,滿操心的。」最近有一個 69 歲,第一次來慈院第一次掛趙有誠醫師門診的病人,讓他很操心,「有一個家人陪他進來,看起來面很苦很憂愁。」

一進診間,病人就說他不舒服,沒講幾句話開始打嗝,院長形容他打嗝打不停的聲音,「他日以繼夜的打,睡覺也打嗝,吃飯也困難,這樣八個月,非常痛苦,大大小小的醫院都看過了。」

院長解釋,打嗝是因為橫膈膜不自主的收縮,發出聲音來,一分鐘好幾次,大家平常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通常自己會好,有時,有人說什麼偏方,比如吞下大口的飯,就能止住,「但是會到醫院來的,都是非常頑固的狀況,幾個月不好,非常痛苦。」

病人過去有憂鬱症,會睡不著,這幾個月為打嗝的毛病,請教不少高明,仍無法改善,一度還肚子發脹,胃鏡、腸鏡、超音波、電腦斷層都做了,還是繼續打,「大家聽過久病厭世,他就跟我說,他去的都是很有名的醫院,醫生很好,但一直治不好,所以他不想活了。」這不是開玩笑的,趙院長聽他這樣講,很心疼。

後來有人介紹,要他到台北慈院給趙院長看,「他來排隊排倒數第二號,應該有點期待。我想,如果院長沒把他治好,他一定會認為每家醫院都一樣。」

院長多少有些壓力吧,一定要想辦法給他醫好,「這其實不是罕見病,但八個月非常困擾,我也會想說,我的處方是不是能讓他很快的離苦得樂。」當開好處方箋,病人離開診間時,門診護理師說:「院長,他得救了,他一定可以治好。」為什麼跟診的護理師這樣說?「因為她爸爸得過一模一樣的症狀,好了,所以她覺得這個病人應該可以得救。」但院長很清楚,打嗝成因有很多種可能,同樣的藥物治療,有時有效有時沒效,這也是為什麼院長會一直掛心這名病人的緣故。

開了一周的藥,院長等不及他回診,很擔心,就在四天後按病歷上的資料請社區志工打電話去關心。好消息!病人吃了藥,第二天就好了,「我真的替他高興,他的苦只有他知道,只有幫助他的醫師,兩個人一起努力才能夠解決,在這裡祝福他平安。」

20200518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