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有妙相
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靜易清修士這陣子感觸頗多。
除夕前,肺炎疫情還沒發生,所以她和靜曦師姊兩人原本商量著,過年期間要怎樣讓住院病人、家屬以及值班同仁方便用餐。一向,花蓮慈院供應的擔仔麵出了名的好吃,於是最會煮麵的靜易師姊就從大年初一起,承擔起麵攤工作,煮到初三,每天供應兩餐,三天加起來她說大概煮了 1500 碗!
「奇怪,就只是油麵、湯、貢丸,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吃完都說好吃。其實我們平常不用煮飯,遇到煮担仔麵真的滿辛苦的,可是又很快樂。」看到人人吃得歡喜,靜易師姊靈機一動,請書法志工題字:歡喜滿麵!貼在攤位前,很多人來打卡。
邊煮麵,靜易師姊有空還跑到大門口幫忙量體溫。
年初四,她看到一個腳打了石膏的女生看完門診要離開,問她怎麼了?她說過年去六十石山看金針花,沒踩好,腳就摔斷了,這時在大門有一個志工拿著酒精噴瓶,「等一下,你停在那裡不要動。」他對著那名歸還輪椅的女士,從前面噴到後面。「要消毒要消毒,這樣才可以上車!」
後來疫情逐漸嚴峻,醫院開始實施查驗民眾旅遊史,凡進入醫院前要插健保卡,在這種狀況下,又看到了另一番眾生相。
只見醫院門口大排長龍,等候一個個插入健保卡、讀卡,有些人覺得怎麼這麼麻煩,只是拿個處方箋,一直抱怨;也有人感謝、比讚;有些則搞不清楚,要花點時間解釋給他聽。
利用排隊等候的時間,常住志工就跟民眾聊天,告訴大家,檢查旅遊史有多重要,「我遇到一個剛從日本回來..」民眾一驚,「從日本回來怎麼沒關在家裡,跑出來?」你知道這名從日本回來的病人怎麼回答?「可是我家人都是一起從日本回來的。」這下怎麼辦?這時來支援的人資同仁跳出來,「來來來,我來處理。」
她請這位病人先到空曠處,人資同仁打電話給她的醫生,再請靜易師姊去診間拿藥單、批價、領藥,患者就在外頭等。
靜易師姊還遇到有人從關島,從新加坡回來的,都在醫院門口被擋住,顧病人健康也要顧醫院安全,真的很為難。
醫院現在實施出入口分流管制,在出口處,靜易師姊看到更感動的一幕:有個先生走出來,後面跟著心臟外科張睿智醫師,「張醫師你怎麼會出來?」他脖子上掛著聽診器,原來張醫師跟著這位先生到大門口是要親自看病人。
八十多歲的阿嬤是張睿智長期病人,本來兒子想說只是領連續處方箋,就自己去診間請醫師開單,媽媽坐在輪椅上等就好,但醫師問:「你媽媽呢?」「在外面。」「那不行,我要看看阿嬤現在怎樣了。」所以就成了這幅畫面:醫師從診間走出來,跟著這位先生來到大門口,拿聽診器幫阿嬤聽一聽。
阿嬤臉上堆著笑:「張醫師,你好。」回頭跟靜易師姊說:「這個醫生很好很好。」醫師聽診完,這才放心給阿嬤開藥,當下靜易師姊很感動,「我想回去社服室拿手機出來拍,可是來不及了,只看到張醫師拍著阿嬤的手說:安心安心,你繼續吃藥。」
這麼美的畫面就留在靜易師姊腦海裡,「雖然有疫情,可是在慈院裡面看到的溫情非常多。」
20200307
撰文:張麗雲
記錄:陳香如
美術:林秋玫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
- 喜歡2
- 難過0
- 懂了1
- 感動102
- 感恩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