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個可愛的小女生,一上台分享讓志工早會的氣氛頓時活潑起來:「我是台南區慈青,叫陳心喻,這是我第一次穿這套衣服來大林慈院當志工。」

兩個小女生除了分享當醫院志工的心得,還練習全程講台語!

陳心喻說她走在路上,不管認識與不認識的都會問:「呷飽了嗎?穿暖了嗎?妳現在怎麼還沒睏?」她說就像家人一樣被照顧了很多天。

之前因為陳媽媽住過院,心喻很知道那種常常出入醫院的心情,所以會自願報名當醫院志工。

心喻坦承自己個性很急,一早跟隨大家學著慢慢誦經,把心靜下來,「有一次在洗衣服時,把水打開跑去後面收衣服,師姑就說這樣很浪費水,做事要用心,要慢慢做。」

站在陳心喻旁邊的是卓雨暄,她分享在醫院學到的幾件事,「第一件事,經過六天後,我的台語變得更好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跟那麼多阿公阿嬤甚至當阿祖的志工一起活動。從阿公阿嬤與病人身上,我覺得我的台語要練得更好一點,說台語,覺得和病人更親近。」

這次很多資深志工讓卓雨暄十分佩服,特別是 85 歲的師姑,第一次看到她,就給她大大的笑容,「每次我看到,都覺得她精神特別好,對每個人都笑。我會想說,以後我 85 歲還能那麼有精神、那麼發心、那麼有願力每個月來當志工嗎?」這是雨暄學到的第二件事。

很多病人看到她和心喻都以為她們是來實習或打工,「不是在醫院的志工年紀都比較大嗎?怎麼會有年輕的?」雨暄就趕快補充:「不是不是。不過你看那些阿公阿嬤雖然年歲大,但手腳很俐落很敏捷,我們年輕人要好好向他們學習。」

卓雨暄從 18 歲開始當志工,去過花蓮慈院、台北慈濟醫院,也會跟爸媽放假當一日志工,甚至到高醫兒童病房做癌症關懷,「有一句靜思語非常受用,也是媽媽教我的: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手腳要快。」

「電梯裡都貼靜思語,每個電梯貼不一樣,我看到一句特別有感覺,也是我這幾天最喜歡的一句,『在最需要的時候,一分貼心的愛,就可以給病人很溫暖的安慰』。」

德清師父形容兩位小菩薩就像活龍,看得很安慰很感動,她們用心做志工也認真講台語,「我們都聽得懂,妳們若常來當志工,保證台語會越來越流利,繼續努力喔。」

20200118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攝影:魏國林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Telegram 下載說明與功能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