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科醫師通常會到社區做居家醫療,大林慈院張宏偉醫師幾年下來遇到不少他口中說的「滿刺激」的事,不同於在醫院裡 365 天幾乎不變的風景!「有時要找個案家,開錯路,開到旁邊都是墳墓區,愈開愈怕,或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這裡竟然會住人。」

有時一下車,一隻狗咆哮而來,有時則是一堆狗衝來,「我覺得能平安的完成居家醫療是非常難得的事,所以各式各樣的驚奇,是在醫院看門診不一定能想像的。」張宏偉有趣的形容。

他也把每個人的生活和生命比喻為拼圖,當病人來門診時跟醫師說他哪裡不舒服,張宏偉就會對這個人產生一些「想像」,想像他是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當我們到家裡去,其他的拼圖就會慢慢出現,他住的環境怎樣?他跟照顧者的互動怎樣?家人是什麼樣?有時會有些撲朔迷離(搞不太清楚)。」

家裡有人被照顧,但其實照顧他的人也同時需要關懷,他們也會累,但是因為親情,所以照顧者總不離不棄,即使面容憂愁還是堅持著。張宏偉更常看到的是外籍看護,他們離鄉背井來到台灣,「我印象非常深刻是一位從菲律賓來,只能講英文的看護,當我去的時候她就很開心,一直講話,雖然我英文不好,但至少能講上話,她就很開心。」

大林慈院每隔一兩個月會去居家關懷,所以醫師跟病人與照顧者都很熟,那種親切感和在醫院兩個樣,張醫師回憶這段跟菲籍看護的相處:「她說要回菲律賓了,我為她感到高興,因為很久沒回去,小朋友也都大,很久沒看到,當然另外一個原因是她媽媽生病了,身體不太好。」

過了幾個月,張醫師再去這戶人家,奇怪,「瑪麗亞」怎麼還在?她跟張醫師說,媽媽已經走了,所以她沒再回去了,「在那個當下,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我們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醫療關係,去家裡還看到照顧者的生命故事,每次去,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一個看護阿姨,要照顧身上掛著維生管路的病人,在張宏偉眼裡,雖然她人很開朗,但可以感覺到她肩上非常沉重,「照顧完個案,灌食結束,然後梳洗之後就到附近自助餐打工,來回奔波。其實每一個生命後面的家庭故事都非常不簡單。」

張宏偉很喜歡一句話:走到了,才會看得更多,沒到那裡,只是看不到,不代表他不存在!「只有走進去,看到了之後,才知道我們究竟可以為其他人多做些什麼。」

20191227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美術:張家欽
攝影:徐國鈞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