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越來越晚婚,台灣女性初婚年齡 30 歲、男性 32.4 歲,還在逐年上升,連帶影響生育力。女性過了最適生育的黃金時間 21-28 歲,卵子數量明顯減少、品質也下降,想懷孕,還真的沒那麼容易,每七對夫妻有一對不孕。

台北慈院婦產科醫師陳怡伶專看不孕門診,遇到很多來求孕的夫妻,其中有一對她記憶深刻:太太 34 歲,想懷孕三年了,每次來都低著頭,倒是先生很陽光,陳怡伶形容是一個標準暖男,對太太細心呵護。陳醫師先給他們安排了一些檢查,發現太太卵子儲量只有同年齡女生不到十分之一,子宮動脈灌流阻力也很大,陳醫師解釋,就是子宮的血不夠,看起來白白的,若子宮灌流好,會呈紅色,「子宮動脈灌流不好,也是影響懷孕的因素,病人本身又有肌瘤。」

在一系列檢查後,陳怡伶建議他們做人工受精,「非常好,懷孕了!當然先生非常高興,太太的反應──竟然說『我真的可以嗎?』我聽到這句話,覺得好心酸,她中間不曉得背負了多少壓力。」

一個女人對自己毫無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能懷孕,還能生小孩,「後來才知道,原來她有憂鬱症,加上家族的期待,所以壓力非常巨大,聽到自己懷孕的消息,就哭了。」

懷孕成功,但之後還有九個月的懷胎期,陳醫師不免擔心這位太太從懷孕一直到生產,身體荷爾蒙會改變,怕她憂鬱症加重,「所以除了提醒先生,一定要注意她的狀況外,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每次門診幫她照寶寶影像時,儘量跟她解釋,寶寶的小手小腳動來動去,寶寶在跟妳打招呼…看她眉頭越來越舒展開,我心裡也越來越高興。」這是人性給予的溫暖,陳怡伶很愉快的分享,醫療科技再進步、再尖端的人工智慧也無法取代。

20191107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美術:江佩樺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