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網路電台張嘉玲分享,她們第一次用錄音室裡架設的錄影機,將上廣播節目的來賓影像剪輯成短影片,處女作是「莫忘那一年採訪線上」,「回溯從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歷經 20 年的時間流動,在第一線採訪的人文志業同事對當年情景的回憶與反思。」

從 1999 年 8 月土耳其大地震,到九二一地震當時和稍後進行重建工程,有人跟著證嚴法師到災區勘災,有人自己就是受災戶住進了大愛村,有人則一路念希望工程學校、慈濟大學,現在來到慈濟志業體服務,各在不同立場與崗位,各有不同的人生體會。像當年不過二十五六歲,第一個進入土耳其地震現場的大愛台新聞部同仁陳竹琪,今天已經是新聞部經理。

還有當時攝影記者歐宏瑜,第一時間拿起攝影機趕去倒塌的東星大樓,一路記錄,見證孫氏兄弟被搶救出來的生命奇蹟,目前他是大愛台媒體發展部經理,他和竹琪先後接受嘉玲空中訪談,回想二十年的前與後。

「這是頭一次,用錄音室只是做直播用的網路攝影機,同仁自己剪接自己後製,影片檔比音檔先推出。」受訪的還有當時才五歲大的廖子晴,一路念希望工程學校長大,至今成為人文志業員工,在訪談與製作過程中給嘉玲很大的體會:「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要時時戒慎虔誠,第二個是無我,九二一第一時間點遇到的生平最大災難,每個人都克服很多困難,包括身體上的疲累、心靈上的不安,但使命必達、難行能行。因為當時的堅持留下來紮實的紀錄,也連成了歷史的軸線。」
 

張嘉玲無意中還發現一張珍貴的照片,一個沒被拍到正面的影中人就是自己!「我們進入帳棚區,忘掉自己的工作是採訪,我看到一個小朋友臉上有擦傷,很自然地就貼近,問他:臉怎麼了?他就用小小的手,摸摸他的鼻子,彷彿要告訴我什麼。」此刻看到這張照片,嘉玲恍然大悟,「我們一路都在實踐人文使命,就是大喜無憂,我們傳播的就是這一份正向的力量,要安定人心。」

  

無常、無我、無憂,這是張嘉玲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心得。

德(木雨)師父說,其實陳竹琪、歐宏瑜,一路好多好多的同仁,還有包括張嘉玲都是當時的歷史人物,把握當下的因緣,才能重溫 20 年前,大家一路上付出的點點滴滴,「20 年來,我們都在,愛心一直都在,所以一定要肯定的把這條路好好走下去。」 

20190827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更多內容,歡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