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病望聞問切中的「聞」字,對西醫來說也不只「聽」的意思(傾聽病人主述),還真的得用嗅覺,這也是有效的診斷方法之一,「有時候打開傷口聞到那個味道,看到傷口表面有點綠綠的顏色,不用做細菌培養,就知道它是綠膿桿菌,該用什麼抗生素?跟著調整,選擇最適合的,所以聞傷口真的非常重要。」這也是台中慈院簡院長的經驗談,「最可怕的味道就是腐敗,譬如褥瘡,腐敗的味道非常驚人,表示整個人真的是『觀身不淨』。」

身體的傷口要用藥來治療,但心靈的創傷則需要愛去弭平,尤其是表面結痂卻掩蓋在深層的舊傷,需要小心翼翼,一層層刷洗乾淨了一層層癒合,可能很痛可能流血,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復原。

簡院長提到二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對很多身歷險境的人來說,都是終其一生的痛,很難癒合。那年,他從花蓮來中部支援東勢農民醫院,成立緊急醫療站,但是現在醫院裡有很多年輕同仁大概都不記得了,所以他請人將稍早幾位志工回顧當年的座談,錄影、剪輯,好在社群網路裡分享流傳。

東勢慈濟資深志工姚淑娥、陳麗珠和李惠瑩三人同場,回想當年自己一家也是逃著出門,結果將家人安頓好,就跑去慈濟搭的帳棚區救災,和災民一起睡在紙板上,連水都捨不得喝,要先給災民,與家人這一別,十五天後才見面,累到自己感染尿道炎。

簡院長感佩志工的奉獻,這些人一直做到現在。

簡守信自己也從花蓮慈院調來西部的大林,然後到台中慈院,也一直維持著對關懷戶、對資深志工定期家訪,「年齡看起來不是很大,六十出頭,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好,一隻眼睛已經完全看不到,我們非常擔心另一眼如果也看不到的話,還要照顧四個小孩怎麼辦?」這是中秋節前院長的家訪之一,社區志工勸了很久,要阿伯到醫院治療,但他就是不肯,這才勞動院長親自登門當說客。

  

「我們也有因緣去華雨精舍跟師伯請安,看到他精神奕奕非常開心。」簡院長提到的華雨精舍是印順導師創建,1988 年改建成現在的樣貌,印順導師在這裡住了一二十年,晚年身體不好才搬去花蓮精舍。目前華雨精舍後方是印順法師紀念圖書室。

一間醫院不只醫院,一個醫師也不只是醫師,因為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多了法水流動、法脈串連,所以做了很多「入人群」的事。主持志工早會的德禪師父說,回首前塵,真的非常不容易,「慈濟人如常、如實的一路走過來,我們走在最前,也做到最後。」肯定簡院長的做法,德禪師父希望藉由影像紀錄,將點點滴滴的善與愛讓年輕人看見,被世代流傳。

20190909
撰文:福意
記錄:黃玉櫻、魏玉縣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