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慈院蔡淑蘭平日在門診個管室工作,這天以醫療志工身分在志工早會上分享她不同心情下的不同體會。

她一般不太有機會去內科加護病房,當醫療志工時,淑蘭在加護病房遇到一個照顧多年的病人,「剛好」送他最後一程。看到病房外焦急守候來回踱步的家屬,她很有感,聯想到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時,當時她心裡還一直疑惑著,「父母真的有這麼愛我嗎?」淑蘭回想,父母這兩年來身體開始出現狀況,家裡兄弟姊妹很多,可是自己做了些什麼呢?「我的藉口是因為我在工作、在忙,兄弟姊妹其實都會帶爸媽就醫,我自己是專業人員,卻忙我自己的。」

淑蘭是個案管理師,手上都有幾個需要關懷追蹤的病人,相處都很融洽,但為什麼回家看爸媽時,「我是回來看你的」,講話、態度如此冷漠?最近蔡媽媽耳朵有些狀況,淑蘭想想應該陪陪媽媽,她自承「很汗顏,在這個年紀才第一次陪媽媽看門診。」

那天下午她特地請假回家載媽媽來醫院,路上媽媽說:「你給我掛這麼後面,這樣子你回來不就很晚了嗎?」淑蘭說沒關係。不過真的等滿久的,「過程中媽媽一直在碎唸,怎麼要等那麼久?早知道就叫你不要回來載我。」淑蘭事後很懺悔,但當時她說她不小心習氣就冒出來了,「妳可以不要再唸了嗎?已經載妳來了,我們就在這邊等。」聽起來口氣真的不太好,一講出來淑蘭也後悔了,「因為我知道她其實是捨不得女兒,怕太晚了,我還要載她回去,還要回來醫院。」

媽媽疼女兒,女兒又從小被媽媽疼慣了,難免情緒不掩飾的直接表達,想想,不都這樣嗎,越親近的人越會如此,總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淑蘭說爸爸之前重男輕女,所以從小跟爸爸有距離,現在蔡爸爸退休在家沒什麼事做,那天她回去就想該找點事給他做。她有點半撒嬌,「晚上不知道要吃什麼,你可不可以買個粿給我?」蔡爸爸就很開心的去買,「我看他那麼開心,就想說,對啊,我為什麼不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可以做到上人講的,有兩件事不能等,就是行孝行善!我已經走在行善這條路上了,行孝也是我不能等的,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改善的地方,我會繼續加油。」 

當心念轉變,就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主持志工早會的鄭鳳嘉師姊鼓勵淑蘭:「能到醫院見苦知福,付出當志工是很幸福的事,因為在付出當中有機會觀照自己,改變自己,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改變,做的時候就發現,原來這些事情沒有想像那麼困難。」 

20190825
撰文:林淑懷
記錄:曾千瑜

◎更多內容,歡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