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照顧者
嘉義區志工黃愛鳳是資深慈濟人,多年前從職場退下來轉進道場,就做一個全職的志工。四年前公婆陸續重病,身為媳婦,她守在老人家身旁,陪伴、照顧,直到今年公公往生,婆婆住進呼吸照護病房,不再需要她隨侍在側。
細數過去這些日子,帶著公婆回診、住院、復健,加上每天打理三餐,甚至要兼顧公公開的百年雜貨店,她說她真的分身乏力了,「這三年半中,每天接觸到的就是愁容滿面的公婆,因為病痛而呻吟,看到他們身上佈滿針孔,我會淚流不止,會很心疼, 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只是儘量照顧,讓他們覺得舒適。這當中我察覺到自己,我是一位照顧者,我有某種憂鬱。」
過去志工早會上,很多都是以志工身分第三人的觀察,或是自己和親人生病的苦痛歷程分享,很難得像愛鳳這樣,披露照顧者的抑鬱心情。被照顧的人病苦,照顧者也連帶身心俱疲!
有一天,她驚覺自己是不是因照顧而憂鬱了,所以從那天起,她每天看「人間菩提」節目,提振自己的心,或選擇能夠在家做的慈濟事,舒緩照顧者的壓力。
今年三月,公公走了以後,愛鳳終於圓滿復出、全新出發,她滿心感恩。現在,她會特別注意在醫院裡單獨來看病的老人家,「我問他,為什麼沒有通知家人,他說孩子都很忙,我還不是很嚴重,沒關係啦。這真的是父母心,總為子女忙碌考量。」但令人感慨的是,看到孩子病了,父母一定在身邊,兩相對照,落差極大。
最讓愛鳳感動的是,「某一個角落看到曹汶龍醫師,他一口一口在餵曹老夫人,當下很感佩也很感動。大醫王以身示範,奉養和回報父母恩。我心頭一陣酸,我在想,我再也沒機會奉養長輩了,所以曹醫師這樣的奉食,是我們這些晚輩的示範。」
她想起幾年前,曾在急診看到一位老人家,是安養院的人送他來就醫,「我跟他聊了聊,他有三名子女,兩個兒子都在美國當醫生,女兒在台北公部門服務。他說台灣醫療環境比較好,所以選擇在台灣住安養院,不會增加子女的負擔。」問他兒子多久回來一趟,「他說大概十年。十年,回來看一次!他就自己解釋,因為當醫生非常忙。可是在我聽起來,覺得滿感傷的。」
如此父母心,因為愛,永遠會替孩子找藉口,也暫時安撫自己孤老的心!黃愛鳳想到這句:「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真的太讓人感慨了,她提醒大家:「個人的福份、業力要各自隨緣消受,我在想,這位老人家也是心心念念想減少子女的負擔,可是他子女有能力啊,讓我覺得他在減他子女的福分,因為能夠奉養父母是為自己植福!」
愛之適足以害之!黃愛鳳請為人父母的換個角度思考:「當我們真的有需要子女在身邊照顧時,我們要給子女機會,而不是替他想,因為這樣不是真正愛子女,如果你真的愛他們,應該要找福讓他來造。」
愛鳳講得真好!她很感恩現在「能走能跑勝過黃金萬斗」,她要隨分受益來圓滿志業,期盼子女也來當志工,讓他們有造福的機會。
德杭師父非常讚歎黃愛鳳,行善行孝都兼備,「上人說要報三恩:佛恩、親恩、眾生恩,所以人生要及時把握因緣。」
註:人稱曹爸的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71 歲,照顧 90 歲的失智媽媽,每天陪她吃飯、散步、聊天、唱歌,他說:「失智無法延緩,面對失智老人要如照顧小孩般,表情柔和,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我們看的世界與她看的不同,她活在五十歲時的光景。」
20190709
撰文、記錄:林淑懷
美術:程靜美
攝影:白崑廷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 https://goo.gl/pXioDF
- 喜歡9
- 難過0
- 懂了17
- 感動250
- 感恩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