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梅
「她來醫院時,乳房腫瘤已經很大了,而且癌細胞侵蝕到骨頭。這在癌症分期裡面幾乎是第四期,治療的空間其實沒有很大,她怎麼會拖到這麼嚴重才來找我們呢?」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長蔡宜儒第一次遇到像這樣的病人,痛到受不了才來。
36 歲的阿梅其實有個很憂鬱的童年,蔡宜儒後來多關心一點,才知道,「爸爸和哥哥在家賺錢,可是賺的錢都不會拿回家,來醫院時,是媽媽陪她來的。阿梅小時候,爸爸拿錢去買酒喝,喝酒以後就家暴,導致她有憂鬱症。」
可能是從小經常被打得身心劇痛,都忍著不說,所以長大了遇到這麼嚴重的病痛,她也一直拖著,「骨頭的疼痛非常不舒服,已經影響到她日常生活,影響睡眠,所以才來就醫。」
阿梅來醫院都會填一張心理健康評分表,「她每次來都是 20 分。20 分是什麼意思?就是非常憂鬱。」可能不只身體疼痛、病情嚴重讓她憂鬱,應該是經年累月始終陷落在情緒的低谷裡,「所以我們請癌症腫瘤心理師去關心。因為長期陪伴,漸漸的阿梅敞開了心門,說出一段她在童年曾因家庭暴力產生的陰影。」
心事,要說出來,要有人傾聽,才能讓負面能量宣洩出去,最怕積壓在心底,越沉越深也越多。還好,阿梅在人生最後這一程,有團隊陪伴,所以即使病情已經到末期,一年多來,她還是陸陸續續回診,也願意配合治療,但是蔡護理長說,她因為太痛了,所以一度有嚴重的嗎啡成癮問題,「她一天可能要吃十幾顆嗎啡,緩解疼痛,醫生開給她的藥,開十天,她三天就吃完了,這樣對癌症疼痛的控制並沒有很好。」
這時候出動了疼痛團隊,幫阿梅解決痛的問題,蔡宜儒說,阿梅現在嗎啡成癮已經沒那麼嚴重了,而且還能按時服用其他的藥,也能配合醫生,每兩週回來打一次化療。
「在過程中,讓我感受到,照顧病人不只醫生和護理師,而是需要非常多其他專業的人來介入,讓病人感受到我們對她的愛,讓她持續願意配合治療。」畢竟已到了生命尾聲,宜儒有點傷感,「雖然不曉得能治療多久,我們還是希望能繼續陪伴,直到生命末期。」
好遺憾的一生,德(木雨)師父說,還好遇到這麼優秀的團隊,哪怕生命可能剩下不多,但至少能夠圓滿。愛,永不嫌晚。
20190705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 https://goo.gl/pXioDF
- 喜歡3
- 難過44
- 懂了8
- 感動303
- 感恩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