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志工,其實收穫最大的是自己」,來自桃園的張素貞是醫院志工新血,她分享最常聽見的這句話。

進入慈濟大家庭才三年,頭兩年見習,今年培訓,在志工早會上看得出她的「稚嫩」,但也十分「純真」。這次她在兒科病房服務,看到很多一歲以下的小小病人,大部分是流感、腸病毒,爸媽也都很年輕,但多半拉起了簾子,大約不喜歡被打擾。

「之前我待過其他病房,都以長者居多,這個現象讓我內心有些淡淡的哀傷。孩子生病了,父母都視為正常,哪個孩子不生病?但父母年老了、退化了、生病了、住院了,就說是無常來了。」素貞這段話很引人深思,確實,她看到都是爸媽或阿公阿嬤等至親在照顧生病的孩子,但是在老人床前照顧的是誰呢?

端午節快到了,素貞還跟著常住志工顏惠美到榮民之家送粽子,她當眾講了一段小插曲,坦白自己不夠用心,「我一隻手拿粽子,另外一隻手發粽子,惠美師姊就說,這樣不禮貌、不夠尊重,下次我會多用心。」她很感恩資深志工的帶領與教導,「日後我會注意自己的形象,感恩每一次、每一位給我們結好緣的機會。」

確實,慈濟醫院的迷你袈裟不好穿,能做到今天成為醫護的好幫手,給病人和家屬最及時最暖心的支柱,都是常住志工手把手的應機而教!

年初,一位從四川重慶來到花蓮慈院,頭一次做醫院志工的戴春玲也受教獲益很多,她亦步亦趨的跟著看、跟著做,「看到師姊把每一餐的餐盒,很細心的送到病人手裡,在志工室認真記錄每一位個案及後續的陪伴。雖然不是醫療人員,但用心就是專業。」

戴春玲當時也跟去居家關懷,探視一位全身癱瘓了二十年的伯伯,他之前住院半年,「他說,這半年是他躺床生病以來,最快樂最開心的半年。」常住志工淡淡的回應:「我們跟他有愛的存款。」讓春玲感受到,話語後頭凝聚著無數人殷勤的付出,才能讓伯伯把心打開,得以「開心」。

每次不懂的,戴春玲說,資深志工都傾囊相授,沒一點保留,巴不得把自己多年的體會,讓她們立刻吸收,「這種感覺讓我們特別感動。每每想到,眼睛裡都有淚。我應該要接過這個愛的接力棒,用我感受過的溫暖和愛,去愛更多人。」

慈院的常住志工各個有兩把刷子,除了有經驗、有愛心,還有更多用心體悟轉識成智的人生智慧,桃園志工張素貞這時不再低頭看小抄了,她抬起頭,真情感恩蘇足師姊,「我好喜歡她。」

她以三個珍惜和大家共勉:「第一個珍惜上人,勤聞法,我們要做個聽話的弟子;第二個珍惜慈濟,要愛慈濟、說慈濟,還要人間菩薩招生;最後是珍惜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跟心理,身心健康才能長長久久做慈濟。」

20190606 / 20190123
撰文:邱蘭嵐、福意
記錄:吳碧華
攝影:大林慈濟醫院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