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援東非!繼慈善的腳步,包括澳洲、美國、香港和台灣的慈濟人醫會,與人文、教育、慈善志工組成的義診團,一周以來圓滿了莫三比克的義診與浴佛。

第一場義診是在離港都貝拉一百公里外的提卡村,「當地人一聽說慈濟義診,都來了,小兒科婦產科的病人看不完。」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說,第一天就來了七百多人,中醫發揮了很大的功效,許多肩膀抬不起來,不能走的,施以針灸立刻見效,中醫師何宗融還教居民幾招養生太極拳,對當地人來說,是全新而有趣的體驗。

  

義診第二天在拉梅高,第三天在天主教大學,當地醫學院醫學生和醫師都加入了義診行列。不過當地人講土話,要先翻譯成葡萄牙語,再轉成英文,整個過程耗時,要很有耐心。四天下來總共看了四千九百多人,大林慈院院長賴寧生說:「那是拚了命在看。」

慈濟莫三比克執行長蔡岱霖十歲的女兒傅一珊,會講國台英語以及當地族語,成了最重要的小小志工,最佳翻譯人才。

「進不來義診的,我們就走出去往診。」台中慈院簡守信院長和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負責往診,人文志業葉樹姍總監充當人文真善美!

這裡房子小小的,很多用土牆簡單搭起茅草屋,小朋友一看到外面的人來了,越聚越多,感性的簡院長也拍下了不少令人不捨的景象,「小朋友拿著紙箱不是遮太陽,而是他的玩具,他的年齡跟我孫子差不多。」

地上有灘水,稚齡的孩子趴在地上,乍看以為在玩水,但孩子居然把水舔進嘴巴,簡院長趕快要媽媽把小孩抱起來。還有好幾個村民,手燒傷了,攣縮變形,整隻翻轉的方向跟正常人完全不一樣,「可是在那個苦難大地上,他必須用這樣的手過未來的日子。」

有個媽媽帶了四個孩子,先生在水災中往生,懷裡抱著的才幾個月大,林欣榮院長形容「耳朵幾乎快掉下來了,爛得很深,媽媽一臉愁容,我們很快的清理傷口,應該就會好起來。」

村子裡的學校也被水沖垮,在慈濟志工協助下,用木頭茅草蓋起簡陋的替代性校舍,「小小的屋子平常頂多坐 10 個,他們擠了七、八十人,坐在泥土地上,一天分三班輪流上課,由本地的慈濟師姊教他們,小朋友很大聲的跟著背誦。」

第四天,在馬普托慈濟的家,當地志工身穿黃色背心,雙手捧著平安吊飾,「他們自己很困苦,可是照顧關懷戶、做餐給人溫飽,在那個地方感到莫三比克有希望了!」簡院長祝福這裡的人能翻轉人生,手心向下。

「非洲本土志工從地湧出,我們四大志業的同仁從天飛下。」林欣榮最感動的,是為居民在貝拉和馬普托舉行的兩場浴佛,跟花蓮精舍連線。

葉樹姍看到,貝拉志工從沼澤地中採了很多蓮花,待在當地兩個月的黃思賢總督導說,本來沒有這麼多花,水患過後不知為什麼到處長滿蓮花。

  

當地志工很有創意,加上台灣志工幫忙就地取材佈置會場,「最重要的是那一份虔誠,傳達給大家的清淨自在。」葉樹姍分享。她看著大家都打赤腳,一步步踏實浴佛,表情堅定,「我們穿的鞋子一不小心就會陷到沙裡,真的很想脫下來,跟他們一起光腳踏在非洲這塊土地上。」

要全球連線何其不易,團隊一到貝拉,葉總監就督促著工程人員做訊號測試,天黑了,開車燈照明,拿出登機箱裡簡易的設備,放在屋頂上,用磚頭固定著,就地拉一條十公尺的線,小兵立大功!有驚無險的透過不同平台,準確的轉播至精舍、分享到全球,葉樹姍萬分感恩。

  

感恩之外,林院長提醒:「莫忘這些災難,莫忘那一念,因為 53 年前有那一念,有慈濟克難功德會、五毛錢竹筒歲月,所以造就慈濟世界,都是莫忘初發心。」

20190527
撰文:福意
記錄:江惠君、黃玉櫻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