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偈語大家一定耳熟能詳,是六祖惠能一舉成名之作。惠能天性聰穎,家貧,不識字,卻在前往黃梅拜謁五祖弘忍後,因為做了這句偈,深得師父讚賞,而將衣缽傳給他,惠能在隱居 15 年後才開始弘法,讓禪宗開枝散葉,成就五宗七派的輝煌時期。

之前,大愛台已經製播《高僧傳 六祖惠能》,目前正上檔中的《高僧傳 神秀禪師》,神秀正是惠能的同門師兄!

大愛台副總監蕭毅君分享幕後點滴:「一位年輕同仁跑來問:不是做了惠能禪師嗎?大家就已經很清楚了,為什麼還要再做神秀禪師?」

從惠能做的偈往前推,就可以知道他當初對應的是師兄神秀所做的這句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兩相比較,好像六祖惠能真的略勝一籌,難怪當時五祖座下弟子千人,神秀已經是大師兄了,卻因此「敗」在不識字,還只在廚房打雜的惠能之下,歷史甚至記錄這一段:唐玄宗開元二年,在一場無遮辯經大會上,惠能弟子辯倒了神秀門人,從此南宗成為中國禪宗正統。

「高僧傳」考據詳實,蕭毅君細說分明:「其實劇本階段就準備了兩年多,幾經修訂。一般人都是用這兩個偈去做比對,大部分編劇從坊間去理解的時候,都會把神秀禪師的修行停留在那個時間。事實上神秀禪師最後活到一百多歲,他在後半段為佛教貢獻非常多。」

回溯五祖弘忍法師當時,為了測試弟子是否開悟,就讓上座弟子神秀起頭,而後惠能回應,就在大家都認為神秀大師兄會接下衣缽時,師父卻傳給了惠能,「那時,惠能還沒出家,甚至不認識很多字。在這種情況下,我跟同仁分享:如果你是神秀,心裡怎麼想?怎麼看自己?怎麼看待師父對你?又怎麼看待同儕?就可以知道神秀禪師的胸襟。」

無論正史或稗官野史,很多資料在書寫這一段時,多少都加了些戲劇效果,「事實上經過我們查證跟考據,神秀禪師其實很努力制止他下面的師兄弟去追惠能法師,去搶袈裟。甚至後來在武則天當皇帝時,他被封為國師,還跟武則天推薦,請惠能來當,推薦了兩次。神秀禪師在圓寂前還特別跟弟子講,佛家、佛法就是一門,不要分南北,不要分彼此,不要衝突。所以唐玄宗時,要辯論南北,神秀的弟子沒一個人出來,就另外推了不是禪宗的崇遠法師,這位最後就辯輸了。」

結局時,神秀大師為武則天寫了個無碑,這無字碑寫些什麼?足以顯現大師的智慧!

歷史是殷鑑,每齣戲看到最後人人體驗不同,「為什麼人要自謙,要時時修行,這也是為什麼人文志業的使命,必須對治社會,要讓觀眾知道正確的訊息,不要被誤導了。」這是蕭毅君的心得和提醒。

德佩師父也提到,佛門有句話:僧贊僧佛法興,「僧贊僧,佛門才會盛。祖師大德的境界非常高,我們一定要有學習典範的心態。」

20190219
撰文:福意
記錄:魏玉縣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請加入 LINE@ 慧命資糧天天送到家!
 https://goo.gl/pXi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