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經從高齡化社會,晉升為「高齡社會」了!老年人口遠超過7%的門檻,達總人口14%,亞洲排名第三。

每個老人家平均罹患 1.4 種病,主要是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及失智症等慢性病,幾乎人人手上拿著好幾包不同科別開出的藥回家,重複服藥不但浪費資源,而且會造成健康問題。 

台中慈濟醫院骨科主任蔣岳夆也說:醫師經常遇到有多重病症的老人,因為複雜往往造成醫療過程中的困擾,有時甚至因此放棄治療,這時候就需要正面、積極的心態,「只要不放棄,就會找到解決的方式。」

最近蔣醫師遇到一個 91 歲高齡病患,「內科方面有冠心症、心衰竭、高血壓、心律不整,心理方面有精神障礙,又有失智、譫忘、幻想,然後三月的時候有膽結石合併黃膽。久遠一點呢,右邊髖關節骨折,開過兩次刀,右膝蓋又退化換了人工關節。」聽起來一堆病,真的好麻煩好複雜!

老人家三月初從其他醫院出院,家屬發現腳趾頭怎麼朝外變形了?結果到台中慈院復健科一照X光,發現大腿近端斷掉,可能是扭斷的,因為病人有身心症,所以惦惦的沒跟家人講。

復健科醫師看到這樣的狀況,覺得病人麻醉風險很高,所以一開始採護木保守治療,但一個月下來,發現腿骨變短了。

再過一個月,下端整個歪掉,變形持續加劇,家屬和復健科醫師這才將老人家轉診到骨科蔣醫師這裡做評估,看是否需要、能否手術治療。

「他本身因為身心方面的毛病,沒辦法配合做麻醉,我們會診心臟內科先安排住院,再找麻醉科醫師,麻醉科醫師建議全身麻醉,術後再到加護病房去照顧,接下來換我骨科了。」

一連串有先後順序,由不同專科會診,最後才輪到蔣岳夆,「固定的護木放了整整三個月,一定會有些肌肉攣縮,如果拉到原來的長度,骨頭一定會因為張力太大,容易再骨折,所以使用切骨來減少張力。」

聽起來好複雜。在切骨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用好一點的鋼板,中間加鋼絲穩定,避免鋼板翹出來。

思前想後,考慮再三,避開困難點,蔣主任很滿意這次手術的細膩度!

「這就是說,只要小心,只要好好去設法,是可以做得到,只是傷口比較大一點。所以我的感想是,只要大家都不放棄,就算是三個臭皮匠都可以勝過諸葛亮,何況有心臟科醫師、麻醉科醫師,再加上我們自己來,只要認真想,還是可以有辦法解決病患的疼痛。」

主持早會的德寋師父很肯定,「只要大家不放棄,分工合作,分享智慧,為的就是一分生命的尊重。」

註:台灣第一所國立老人醫院將在三年後啟用,除了培育老人醫學人才,也要整合醫療產業與老人照護。專責醫院的老年專科醫師人數將由原有的 20 位增至 75 人,趕上高齡台灣的需要。


20180711
撰文:福意
記錄:吳碧華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