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度園丁
有人喜歡養花蒔草,陶冶心性,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傅進華也形容自己是被花草度化的園丁!
醫院的長廊掛著一幅畫「拔苦予樂」,是證嚴法師給所有醫護人員的終極使命,「拔除痛苦相對來講稍微容易一點點,但要病人重拾歡樂正向的心,比較困難。」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病人楊先生,罹患帕金森氏症十多年,症狀複雜,走路緩慢、四肢顫抖、身體僵硬前傾,很少臉部表情。但令人驚訝的是,傅進華給大家看這幾幅畫,無論鴛鴦、孔雀都畫得非常漂亮、精細,維妙維肖──是楊先生畫的。
「他畫一畫很高興拿來給我說,『傅醫師,我把這些畫拿去比賽,獲得很好的名次。』楊先生跟了我十多年,他的樂觀和積極一直都存在,不會因為帕金森氏症,身體愈來愈不方便而放棄多年來的興趣,而且努力把它做到最好,這是讓我非常慚愧的地方。」
傅進華醫師分享另一位張小弟弟的故事,「為什麼叫小弟弟?因為他罹患癲癇,在我們團隊裡看了十多年。」從小弟弟看到快中年!
傅醫師清楚記得,他因為癲癇所以很容易分心,第一次來看傅醫師時,坐下來不到三秒鐘就要回家,沒辦法靜下心來。
「有一次旁邊剛好有靜思語卡片,我就拿給他說,小弟弟,你要不要回去把它抄下來,下次給我看,看你懂不懂後面的意思?」
結果,他抄寫十年來從沒間斷!「你看他大個子,寫字工工整整。他母親告訴我,他可以靜下心來,完全沉靜在抄寫靜思語的過程裡面。」
他家人也是慈濟人,就教他靜思語是什麼意思,「一開始我把他當小孩子畫星星畫蘋果,長大了大概就不吃這一套了。但是他十年來從不間斷,每次來門診都會拿本子給我看。想一想,我做一件事情可以維持十年都不間斷嗎?自己都沒有這樣的恆心跟毅力。」
這不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回頭想想,自己有這份能耐嗎?「所以,身體有殘缺不代表人生黯淡,我們不用殘缺來抹煞人生。像楊先生、張小弟弟發揮自身的良能,也就是上人要我們持之以恆。」
傅進華想起醫界前輩說的:醫生是生命花園的園丁,你照顧花草讓它長得更好,可是花草的枯榮反而會來度化園丁。「所以我被這兩位病人度化了,我會讓自己更正向的去面對人生。」
傅進華也在慈濟大學當老師,他帶的第一屆學生今年畢業了,他感恩自己一路上遇到很多貴人,才能成就今日,也希望自己可以是病人與學生的「貴人」,以我淬鍊後的生命精華幫助他人。
「真的是法入心,只有將法用在生活上,用在專業上,才能每天得到法喜,付出辛苦而不覺苦。」德倍師父回應傅醫師的分享,這就是以病為師。
20180705
撰文:福意
記錄:曾美雪
◎更多內容,歡迎您點入→志工早會專頁閱讀。
- 喜歡13
- 難過0
- 懂了11
- 感動228
- 感恩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