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動舌 不言是非
佛說口有四惡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話要怎麼說,才不會造口業?說什麼好話,才能讓人如沐春風?
靜思精舍德澍師父表示,人與人溝通要靠語言,説話是要表達真心誠意,所以要不妄語。
「不妄語,也包括使用社交媒體。現在社會有很多假新聞、不實的訊息,手機傳來傳去、擾亂人心;好像通訊軟體 LINE,有時候會收到讓人起疑心的訊息,這種訊息不要亂傳,要轉傳,就要先確定訊息是真的,是對人有益的。」
德澍師父繼續解釋「不兩舌」。人都喜歡聊天,聊一聊就會談到某某人如何如何,在不經意當中,就講了他人壞話,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說人是非,在無形中就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遇到是非,要如何不引起鬥諍,而讓人與人之間,一起共同做善事,這需要我們花心思去努力。
說話還要「不惡口」,德澍師父說,就是「不發麤獷惡言」。有些人説話比較粗,心裡沒有惡意,但是講出來的話,讓人聽了會不舒服。人在生氣時,也比較控制不住情緒,容易口出惡言,甚至罵人。
德澍師父強調,説話展現出一個人的氣質,察覺自己講話也是一種修行。要如何表達内心的想法、感受,又用很柔和、優雅的語言來和人說話?澍師父分享一則小故事……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的太太脾氣非常暴躁,有一次,她對蘇格拉底生氣,拿了一壺水往他的頭上澆下去。蘇格拉底說:『打雷過後接著就是下雨。』一般人,如果太太拿一盆水往先生身上潑,先生不生氣才怪,但蘇格拉底完全接受太太的壞脾氣,甚至用比喻的方式,表達對她的容忍。」
什麼是「綺語」呢?德澍師父說明,「綺語」是一種裝飾起來很華麗的話,聽起來好像是真的,但是説話的人內心沒有誠意。
「古時候的昏君,身旁有佞臣,佞臣光說好聽話討好皇帝,卻隱瞞了真相,讓仁政無法施行,導致人民受苦。所以綺語不是修行者要說的話,我們要說的是真實語。」
德澍師父提醒,當我們聽到綺語的時候,自己就要警惕,這也是證嚴上人教導我們的,「讚美當作警惕」,不能得意忘形、膨脹自己。
調整了口業,菩薩行者還要修行意善 --「不貪、不瞋、不痴」。
德澍師父說,減少貪欲的方法,就是多為別人著想,如果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到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如果是為了大眾利益,自己的利益也是包含在大眾利益裡面,自己最終也會受益。
「此外,人與人之間不是都合作愉快,有時候會有摩擦,有些人會惹我們不高興,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告訴自己先忍一下,然後提起慈悲心,將心比心來想:我要說的這句話,自己聽了感受會如何?如果是不高興,我也不要讓別人不高興,這就是心懷慈忍之行。
另外還要修『惡來善往』的功夫,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如何對待我們,我們都要警惕自己,如果『惡來』,我們就是回饋『善往』,不要跟人結惡緣,不然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惡緣沒完沒了。」
德澍師父接著說,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思想和看法,並不是每一種都正確。如果思想偏差了,我們的方向自然就會偏差而造惡業。就像現在的世界,人心向著貪婪,所以破壞了整個地球,「所以,有正知見很重要。」
德澍師父認為培養正知見,第一要先去除欲念,因為有了貪欲就會產生瞋恚,有了貪和瞋,自然會產生邪見。「如果不貪、不瞋、不邪見,我們的意念都是善的,思想就會很清楚,我們的心會專心在救濟苦難眾生,拔除人心靈的苦難。」
「眾生的苦難,就是菩薩要做的善事!」德澍師父說,上人教導我們來人間就要當菩薩,而我們有因緣進入慈濟是非常有福報的,諸上善人會聚一處,一起行善,又有佛法可聽、可修行,是很難得可貴的事。
「我們要勉勵自己,在黑暗中當一隻發光的螢火蟲,為人間指出一條正確的方向!」
(德澍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1/12/28
記錄 整理:慈泠
照片:魏國林
- 喜歡6
- 難過0
- 懂了9
- 感動17
- 感恩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