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生命的主軸」,靜思精舍德棨師父在志工早會上,分享印順導師的小故事。

「如果有機會走進《印順導師紀念館》,就會看到一個櫃子裡面,擺了好多小鬧鐘。為什麼?時鐘對師公來說,就等於時間。師公晚年在精舍休養過一段日子,每天看到照顧他的常住師父們,就會問:『現在幾點鐘啊?』因為師公很在乎時間。」

德棨師父接著說,有一次負責照顧師公的常住師父太忙了,送餐時間晚了幾分鐘,師公就看看時鐘:「你超過時間了。」還有一次,師公跟醫院預約進行心包膜檢查,約在下午 2 點,到了 12 點 10 分,很在意時間的師公突然說:「我怎麼還在這裡啊?」精舍師父們聽了也緊張,看看時鐘回答:「師公,現在 12 點 10 分。」「喔,不是 2 點啊!」

印順導師晚年常住靜思精舍,師父們輪流去打掃寮房,打掃時間是在早上用過餐後,一星期裡面,總有一天比較忙,連窗戶都要擦。

德棨師父回憶,有一天大家忙得很興奮,擦得很開心時候,忽然聽到師公手敲桌子,叩叩,大家停下來看看師公。師公說:「你們的師父要講話了。」原來是師公提醒大家志工早會時間到了。師公也殷殷提醒:「要把握時間,要珍惜時間,現在是你們師父講話的時間,你們要用心聽。」

「師公做了很好的典範,但我們在平時有注意到時間的流動嗎?」

德棨師父表示,證嚴上人行腳羅東溫馨座談時開示:「自己也是不知覺的,什麼時候在身體衰老,體力的衰退等等,再看看天下還有多少事沒做,還有多少人沒度,總是有一個心願,顧好這一念心,每秒鐘的這一念心,一定要顧好,每一秒鐘都能累積一切。」

上人有感而發說,「雖然任何一個人都無法知道,我的生命還有多長,可是我可以把握時間;我要掌控時間,分秒不空過,我要利用一秒鐘,成就八秒鐘的事情,或者是一秒鐘要讓它成為千秋百世。因為起了一個念,成就了一件事,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上人開示時也回憶那一年、那一時刻、那一秒鐘、那一秒鐘產生的那一念決定。

「有兩個例子。1972 年花蓮義診所開幕那一天,上人突然接到家裡打來電話,俗家母親暈倒了,要等上人回去。上人說,醫院就要剪綵了,現在不可能馬上回去,趕快請家人先送醫院,上人等到義診結束才趕回。」為什麼?德棨師父說,因為上人心心念念天下眾生,義診所開幕後可以挽救無數病苦人,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第二個例子是 921 地震後,上人提筆勾選援建學校,全都是規模大的學校。上人在 2007 年回顧這段歷史時說:「就像決定建醫院一樣,我沒有去考慮有沒有錢。那時我在臺中,需要援建的學校名單出來以後,我拿來一直勾。王副總在旁邊看了就說:『師父,那一所是大間的……』我告訴他們,如果慈濟沒有負責大間的學校,誰能負責?接著又繼續勾選,林副總也忍不住說:『師父,就這樣好了,還要勾下去嗎?』我說:『若沒有援建,那些孩子要怎麼辦?』所以第一次一口氣勾了三十六所學校,都是規模大的。」(註)德棨師父說,上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膽量?因為上人相信佛陀,『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有錢沒錢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為佛教、為眾生。」

德棨師父繼續補充,有膽量,現在來說就是有勇氣。「所以,為什麼每一次災難時候,我們的師兄師姊一聽到,就趕快往前衝,因為有勇氣;到了現場更是一無反顧,不會想自己是不是也在危險中,只會想要去搶救苦難人。」

上人現在要弟子盤點人生,德棨師父認為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開始。「每天晚上寫日記,也想一想自己今天的身口意,有沒有不當的地方,需要改善的地方,這就是我們有價值的人生。」

「人生應該做什麼?可以為天下做什麼?」德棨師父說,上人每天看著地圖,並非找風景區去遊覽。

「我這一生看了很多人間的真實相,看到苦難人非常的苦。」上人看到非洲苦難的人,看到了受災的人, 一心只想要怎麼救,要趕快救,要趕快想,那個地方有沒有慈濟人?如果沒有慈濟人,鄰近的國家有沒有?要用最快的方式進去救災!

疫情期間,有一些神職人員進到疫情嚴重國家的醫院,去救濟、去做防疫工作。他們說自己願意犧牲。上人則強調:「不可以,不可以犧牲。」所以,慈濟馬上提供防疫配備,讓他們進去,後來也安全出來,「這就是上人的大悲心」。

德棨師父強調,慈濟不講辛苦,講幸福。「大家幸福過,才有今天的慈濟。我們同心同志同志願,一起延續慈濟美好的未來,也點亮每一個人的心燈,讓整個世界亮起來。」

(德棨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11112
註:二00七年‧冬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記錄:李如玉
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