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全球各地有數不完的訪客,志工與志業體同仁,懷抱疑慮與不安,殷殷期盼證嚴上人的開示。編輯團隊用兩年時間搜集資料,從三千多則上人開示內容、一百多萬字記錄中,編選出《解惑 -- 證嚴法師答客問》,全套書共分十冊。

第一冊生老病死篇,收錄了上人對於「生死學」的解惑、開示,期待眾生能夠看開、放下,不要罣礙、執著。只要看淡生死,滋養慧命,發揮內心本具的清淨智慧,就能得到內心的安穩。

德淨師父在志工早會分享第二冊內容,重點鎖定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上人在書中提到,是非分明才能釐清你、我、他之間的三角課題,如果能為他人設想,就會讓三角形變成立體琉璃同心圓。「意思是,只要是設身處地,用同理心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德淨師父也分享部分章節內容!
 

【屋寬不如心寬】

有一位師姊,家庭條件優渥,生活也很安樂。有一天知道先生有外緣,而且有了孩子,她沒有辦法接受,一直覺得先生怎麼可以欺騙自己……

「要離婚呢?」「還是繼續維持?」離婚的話,現在環境對她來講很不錯。可是不離婚,看到先生欺騙的態度,又沒有辦法接受,因此去見上人傾吐心事。

上人回答:「過去因為『不知』先生有外緣,所以生活過得很幸福、很快樂;為什麼『知』了以後,要如此痛苦不堪呢?在『知』與『不知』之間,為什麼讓情緒起伏這麼大,事實都已經發生,不要在意那個『知』吧!做個有『智』的智慧婦,先生的心還是會在妳這裡的!」

婦人很擔心孩子受到父母不和的影響,也很在意鄰居與親友的眼光。

上人說:「屋寬不如心寬」,妳能打開心胸接納先生,依然維持家庭的溫馨氣氛,孩子會覺得安心,不會在你們之間左右為難,也會對妳產生敬意。至於鄰居、親友的眼光,若妳能坦然面對與處理,表現的很寬宏大量,這也是一種正面的教育。
 



【「三不智」與「三不祥」】

有位志業體資深同仁請示上人,面對複雜的人事,要怎麼保持單純的心?

上人回答:知人、用人,有「三不智」與「三不祥」。環境中有人、有才而不知,或是知而不用,或是用而不任,是三種缺乏智慧與不吉祥的做法。

身旁有人才卻從未發現,是缺乏識人的慧眼,不智亦不祥;知而不用更是愚痴,更為不祥;既已用人卻不付託責任,更為不利。能知人善任,對團體大有助益,好人做好事、好事好人做,就是吉祥;團體中有許多好人才,同心協力,能成就許多利益群生之事。

知人才就是智慧,用人才就是吉祥。只因畏懼他人比自己有能力而壓制人才,是無智慧之人;其實存有害怕別人比自己能幹的心,永遠都不如人。要舉才而用,才是真有智慧,也才能真正對大局有所幫助。 
 



【好的撿起  壞的丟掉】

有次,某單位同事之間,因為是非而起爭執。上人剛好聽到前往調解。總算化干戈為玉帛,兩人握手言歡。

上人說:「我一向只聽直接的話,好的撿起來  壞的丟掉。人生有多長?內心存放寶藏的空間有限,為什麼不儲存好的東西?過去的就忘掉,要心存感恩!」
 



【內調心,外簡化】

有人對上人說,我有心在做事,卻遭人不斷批評,甚至打擊,要怎麼面對?

上人回答,人事糾結如葛藤,是非如風,切莫捲入是非漩渦。大樹禁得起風雨淬煉、不受葛藤糾纏,才能向下扎根、向上茂盛。能受天磨方鐵漢,以「感恩心」面對挫折、橫逆,自然能處之泰然。

學習化解是非,做到「內調心,外簡化」-- 向內調適好自己的心,面對外境力求簡單;以智慧過濾批評的雜音,有過則改,無過則一笑置之。

人生在世,苦樂煩惱一直不斷,德淨師父最後跟大家分享:煩惱的根源來自顛倒妄想,因為對真相無知,所以產生迷惑、痛苦!「所以,唯有透過不斷聞思修,常常聽聞佛法,去思惟,去實證,把無明煩惱轉成清淨心,菩薩願,才能成就永恆的法身慧命。」

(德淨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11110
記錄:吳碧華
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