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呱呱落地,一直到往生那一刻,過程充滿選擇與變數,苦樂不斷交叉出現、疑惑也接踵而來,最怕的是沒有方向和目標。靜思精舍德淨師父說,人人在面臨瓶頸和困境時,很希望當下有貴人指引或解憂,「但是,這種機緣可遇不可求啊!」

德淨師父進一步說,有成千上萬的全球訪客,問過證嚴上人形形色色問題,「我們想,可以把這些問題整理起來,成為一本實用的人生百科,由上人點明燈指引,就能解除人們心中的疑惑啊!」

有了想法,就開始行動。編輯團隊用兩年時間搜集資料,從三千多則上人開示內容、一百多萬字記錄中,編選出《解惑 -- 證嚴法師答客問》,這套書共分十冊,陸續出版。

擔任策畫召集之一的德淨師父說,前兩冊已經出版。第一冊,分五個章節講生、老、病、死和大體捐贈。這本書裡面,上人特別提到,學佛不可不明白「生死學」,要知道人是如何生,如何死,往生後到哪裡去,方向目標在哪裡。


   
德淨師父表示,這一章節裡面,上人提到兩個小故事。第一個是,有一個盲人要過馬路,很害怕,不曉得該怎麼辦,隨手就抓了一個人,對他講:「你可以帶我過街嗎?」那個人回答:「好,沒問題,我帶你過去。」等過了馬路,彼此互道感恩後,才知道牽他過去的也是盲人。

第二個故事是,上人年輕時有次去花蓮電廠參觀,遇到一位老菩薩不敢過橋,上人那時也很害怕過橋,但心想「她怕我也怕,我一定要表現不怕的樣子」。上人就拉著老菩薩的手,兩個人一起過了橋。

上人說,人在平時應該用感恩心去看待每一個人,而且時時要存著利人利己的心態;在人生旅程中,不必害怕遇到了什麼困難,而是要看自己有沒有膽量去承擔。
 



 二 
「過去,上人開示裡面,提到老的部分比較少,最重要的就是上人前幾年提出的『
壽量寶藏』。」德淨師父說。

「年長者經歷過人生歷練,大風大浪看多了,有非常多的心得,因此他們的人生智慧充滿了寶藏,值得我們去學習。」

上人也特別提到,慈濟人不分年齡為整個世間付出,盡心盡力發揮良能,奉獻心力。因為他們的人生經驗很豐富,所以在力行菩薩道的時候,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的人生很精純,很實在。

德淨師父進一步說,上人最近行腳到台北,跟資深慈濟人回憶過去點滴,「我們也才會知道,如果沒有資深師兄師姊的付出投入,很難想像會有今天的慈濟世界。」

上人對於「老」這件事,期待人人不要認為,老了以後什麼事都不能做,而是要多用心,發揮多功能、多角色,並跟多多分享自己的心得。
 



 三   
「我特別挑一篇出來跟大家分享,叫做『實驗病苦』。有一個護理人員生
病了,感到很害怕,請示上人該怎麼辦?」

證嚴上人對他說,生病並不可怕,要看你有沒有毅力跟信心坦然去面對。如果你能勇敢堅強地撐過去,以後去輔導病人,才有第一手的親身經驗,把生病當成做一堂實驗,就會知道原來人從生病,心情的轉折,到後來康復的經歷過程。
 



 四 
「死,怎麼面對?」德淨師父說,有非常多人都會來問上人這個問題。

有一位好醫師被酒駕的人撞死,他的太太、家人、親戚、朋友,乃至於病患都沒有辦法接受,直說一個這麼好的醫生,平時都在救拔病苦,怎麼會遭受這樣的橫禍?

上人聽了勸勉:「死,既然已經不可避免,為什麼不用自然的方式去面對?」生死之間,因緣如何造作,都是看自己,這些業因跟過去生一定有關。然而最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未來要怎麼歡喜接受這些業緣,不受環境來轉變自己的心態,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去的要放下,好好把握現在,然後面對和規畫自己的未來。」
 



 五  大體捐贈
「有一次,在慈濟遺體捐贈聯絡網研習會上,志工提出很多問題。包括:人家說都往生後八小時不能動,那麼可以解剖嗎?割他的時候會不會痛啊?處理大體的時候,他會不會不舒服啊?」德淨師父說,林林總總的問題非常多。

但上人開示,人生沒有所有權,最大的意義是怎麼發揮使用權,就是在你可以為世間貢獻的時候,要怎麼去運用它。

德淨師父強調,通常有願力奉獻遺體的人,不會對處理他遺體的人,產生瞋恨心,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是心願圓滿的時候。「就像前幾天德慈師父大體啟用,因為這是慈師父的心願,所以當他心願圓滿的時候,人生的句點才真正畫下,對我們來講,這是個教育的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指標,至少知道我往生以後,去了慈濟大學當大體老師,當無語良師,醫學生們會如何善用我的身體。」

(德淨法師 志工早會開示)
20211110
記錄:吳碧華
整理:慈泠

繼續收到好文通知,邀您加入
  大愛行LINE社群  

👉 line.me/ti/g2/w99Ve-qmsUJP9qWUnUc3Hg?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